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非主流中文网 > 现代都市 > 赶海:我能看到提示完整文本阅读

赶海:我能看到提示完整文本阅读

张耀华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叫做《赶海:我能看到提示》的小说,是作者“张耀华”最新创作完结的一部都市小说,主人公张耀华阿辉,内容详情为:社畜张耀华三十多岁了,还一事无成,相亲遭人嫌弃。他放假回渔村赶海,无意间发现自己能看到提示,金手指到账。从此,龙虾、青蟹、石斑鱼,大黄鱼、金枪鱼等都近在咫尺。甚至还有海底的珍珠、玳瑁、龙涎香、沉船宝藏……......

主角:张耀华阿辉   更新:2024-08-03 04:5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耀华阿辉的现代都市小说《赶海:我能看到提示完整文本阅读》,由网络作家“张耀华”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叫做《赶海:我能看到提示》的小说,是作者“张耀华”最新创作完结的一部都市小说,主人公张耀华阿辉,内容详情为:社畜张耀华三十多岁了,还一事无成,相亲遭人嫌弃。他放假回渔村赶海,无意间发现自己能看到提示,金手指到账。从此,龙虾、青蟹、石斑鱼,大黄鱼、金枪鱼等都近在咫尺。甚至还有海底的珍珠、玳瑁、龙涎香、沉船宝藏……......

《赶海:我能看到提示完整文本阅读》精彩片段


张耀华此时还发现了指示箭头的另一个妙用,那就是鉴定物品。

比如他手上的螺化玉,原本只是无意间看到,并非指示箭头找出来的。张耀华并不确定这玩意是不是螺化玉,但脑中输入“螺化玉”,指示箭头就指着他手里的东西。

于是,情况就很明朗了,这就是螺化玉。

螺化玉为古生代海洋珍珠螺化石后又硅化,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加之形成的条件极为苛刻,因而极其稀少。

宝玉石学界一般认为,那些天然形成、有一定硬度、具有美丽、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就是宝玉石。

据说,古生物形成化石的概率极其低,形成玉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俨然具备天然、稀少、坚硬和美丽四大要素的螺化玉实属珍罕。

而由于螺化玉产自地质远古时代,比恐龙在地球上的出现年代还早。古动物的神秘色彩伴随着美丽的图形,以及形成的神密性及稀少性是螺化玉的内在价值所在。

市场上,根据螺化玉的大小和品质,价格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网上甚至有人炒出几十万的天价。

总之,这玩意是宝贝就对了。

需要注意的是,如今市场上所谓的“螺化玉”,其实并非真正的螺化玉,而是从珊瑚中取出的延管螺经打磨抛光制成,并非真正的螺化玉,无收藏价值,属于极廉价装饰品。

张耀华望着拳头大的螺化玉,而且没什么瑕疵,非常漂亮。

这玩意肯定很值钱。

艺术品呀!

“华哥,这是什么?玉雕的吗?栩栩如生呀!”

身后传来了水旺的声音。

他看到张耀华手里的玉螺有些惊讶。

这也是捡的?

刚才没发现华哥有这东西。

“这是螺化玉,顾名思义,就是一只海螺,经过漫长岁月,变成了玉。”张耀华解释道。

“啊!海螺都能变成玉?”水旺第一次听说。

“别大惊小怪,很正常的事。化石听说过吧?既然能化石,肯定也能化玉。实际上,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玉,都是远古时代其他东西演化而成的。”

张耀华给他科普。

“那这玉螺应该很值钱吧?”

“我也不清楚,晚点去县里问问。”他们镇没有什么古玩店之类,也没听说什么人收购,所以只能去县城了。

张耀华高中是在县城读的,所以对县城也算了解,知道那条街有古玩店。

一直到涨潮,赶海的人终于消停,而张耀华的水桶再次爆桶,梭子蟹、鱿鱼、扇贝等,没有大货。

反倒是水旺,后面又捉到一条好几斤重的大海鳗。

有水旺这个铁杆小弟吹嘘,其他人也知道了张耀华捡到个拳头大的玉螺。

张耀华回到家,老妈他们已经把之前的那桶海货处理完毕。

“老鼠斑赶紧拿去镇上卖了吧!”老妈提醒道。

趁还活着,家里没有打氧气的设备,容易养死鱼。

老爸跟阿珍道:“阿珍,车钥匙给他。”

“好,我回房间拿给大哥。”

张耀华摆手:“不用,水旺也要出去,我蹭他的车。”

能蹭车,为什么还要自己开呢?

“这个是……玉做的?”老妈注意到那只玉螺。

“嗯!刚捡的螺化玉,应该也值点钱,顺便去问问。不值钱的话,就留着自己玩。”张耀华颔首。

很快,水旺就开车来到了外面。

“华哥,出发咯!”

“这就来。”

张耀华和他老爸抬着那装着老鼠斑的盆来到车前。

水旺打开后备箱:“来,放后面。”

现在村里好多年轻人都买了车,毕竟国产车确实不贵,几万元就能入手。这点钱,一家人挤一挤还是能挤出来的。

又或者可以办个车贷,首付一两万的都有。

“开慢点,注意安全。”张耀华的老爸提醒道。

“张叔,我开车,你就放心吧!”

放心?

上一年翻到沟里的,不是你?

还是大家帮忙抬出来的。

不久后,张耀华终于明白老爸最后那意味深长的眼神了。

妈的!单车道的乡道,你也敢飙车?速度干到了80以上。

“水旺呀!我其实不赶时间的。”张耀华温馨提示一声。

他不想那么快就到达墓的地呀!

你这不是考验我的八字不够不够硬吗?

“那就好,我最近也不敢开太快。”

张耀华:“……”

感情这是慢了?

平时赶着去投胎吗?

一路风驰电掣,差不多一个小时,他们来到了县城。

张耀华差点吐了。

以前读书的时候,他坐班车到县城,需要将近两个小时。

“华哥,你怎么还晕车的?早说呀!”

怎么晕车?

你心里没点逼数?

张耀华无力吐槽。

他发誓,以后再也不蹭这小子的车了。

“先去把海鲜卖了吧!”

县里的收购价高一点,毕竟消费水平也高。像水旺的那只青蟹,卖了一千元出头,那条大海鳗70元一斤,有八斤左右,也就是五百元上下。

海鳗一般都是四五十元每斤,但如果是野生的,通常能涨二十元。

今天就一千五百元入袋。

而张耀华的老鼠斑,让一位老板以900每斤的价格收购,一共12.2斤,支付10980元。

“这么大的老鼠斑,我也好几年没遇到了。”那老板表示道。

最近五年,他碰到最大的老鼠斑就八斤多而已。

“华哥,恭喜!发大财了。”

“同喜,你也一样。”

水旺嘿嘿一笑,觉得华哥这大腿真不错。华哥吃肉,他喝汤。

一天一千多的收入,确实比他到渔船上做帮工要强,还没那么辛苦。

“华哥,明天我搞条船,一起出海怎么样?”水旺提议。

码头就有渔船出租的,租金就得看你租的船多大了。

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一天的都有。

他们两个人出海的话,租个一千元左右的船就行。

听到这建议,张耀华心中一动:“租船出海?可以呀!明天跟我弟一起,我们三个人。对了,你们会开船吧?”

“没有证,但会。”见华哥答应,水旺又兴奋,又期待。

他有预感,明天要爆网,要发财。

小说《赶海:我能看到提示》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我看,一条有一斤左右,或者一斤以上。”张耀威惊喜道。

海鲜这东西,跟珠宝有点类似,也是看大小定价的。

比如银鲳,几两重的小银鲳价格比较亲民,二三十元就可能吃得到;而超过一斤重的,便有可能飙升到80以上,有时候甚至是超过一百元。

金鲳鱼一般看野生还是养殖的,野生的四十多,养殖的只要二十元左右。

当然了,海鲜价格还受产地和季节的影响,落差很大。

张耀华他们折腾了二十多分钟,终于将第一网拖上船。这一网,怎么也有四、五百斤吧!几乎全是一斤以上的银鲳。

“发财了,发财了。”水旺不断重复。

他是知道行情的,这种大小的银鲳,最近几天的上岸价就得60元一斤。而眼前这一网算它四百斤,也价值两万多元呀!

“别嚎了,继续下网,它们要跑。”张耀威喊道。

张耀华则是帮忙收拾倒在船上的银鲳。

水旺他们干劲十足,忙活了将近两个小时,撒了五次网,最后一网只弄到一百多斤。

他遗憾道:“可惜,我们连三分之一都没捞到。”

“得了吧!我们这一趟已经发了,目测有三千斤的样子。”张耀威是个容易满足的人。

还是船太小,差不多是极限了。

如果是大渔船,像刚才那种鱼群,几乎是一网打尽。

张耀华扭了扭僵硬的腰骨,说道:“先回去,下午再出来一趟。”

两人对张耀华的话是言听计从,几乎已经预见他们船靠岸时造成的小轰动。

果不其然,在他们靠岸时,小码头处的人看到张耀华三人满载而归,而且还是银鲳鱼,全都又惊又羡。

“卧槽!你们捅了银鲳窝啦?”

水旺嘿嘿一笑:“主要是华哥运气好。”

他不敢居功。

张耀威和水旺大肆吹嘘他哥(华哥)有多厉害,听得张耀华都想脸红。

“华仔的运气是真强,又是大鳘鱼,又是老鼠斑,以及什么螺化玉的,今天这一船,十多万没跑了。”一位叔辈赞叹道。

“华仔,直接卖给我算了,不用自己麻烦跑到镇上去。”

村里也有人干收购的,比如这位大良,年纪比张耀华大几岁。

前两天的大货,他都没能插上一手,大良有些不甘心,今天不管怎样,也得分一杯羹。

“良哥,什么价呀?”

大良拿出烟,分给张耀华等人,“诚恳”道:“说实话,这种货你拉到镇里去,应该也就61左右。我给60元,让我挣一块钱辛苦费,怎么样?”

而实际上,走他的门路,赚两三块钱还是没问题的。这里足足三千斤,他就有差不多一万的利润。

张耀华三人商量了两句,便同意了。

吃相不算难看,他们也就不介意让其他人跟着喝口汤。

“好,多谢关照啦!先过一下称吧!”大良喜不胜收。

他们将所有银鲳称了一遍,最后用计算机当面摁两遍:“一共3015.6斤,算3016斤好了,再乘以60,那就是180960元。”

“良哥,干脆搞个整数,给181000啦!”水旺插嘴道。

大良想翻白眼,搞个整数,不应该是180000吗?

不过,这单他也能挣不少,就不计较那四十块钱。

“行,十八万一千元,转给谁?下次有好货,记得关照你们良哥我。都是乡里乡亲的,能坑自己人吗?”

“给我和我弟转六万,剩下的转给水旺。”张耀华分配。

水旺愣了下,随即急问道:“华哥,我怎么还多一千块呢!这不行。”

其实,前面他们已经讨论过分配比列的,张耀威和水旺都认为张耀华得拿大头,但张耀华坚持平分。

“那一千块放你那里,下次租船用。”张耀华说道。

得!这回水旺无话可说了。

收到钱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而他们捞到三千斤银鲳,赚了十八万的事,也迅速传遍整个村子。这也是今年以来,他们村最好的“战绩”。

去年有个村民捞了一网大黄鱼,狂赚七十多万,可谓是一夜暴富。

水旺回到家就装起大爷:“老妈!饭好了没?有没搞错?又吃咸鱼?”

“爱吃吃,不吃滚出去。”他老妈瞪了一眼,可不惯着这家伙,辛苦把你养大成人,还要老娘继续伺候你?

他老子则问:“不是跟你华哥出海吗?这么快回来?”

“老妈,改善一下伙食吧!”

水旺没有回应自己老子,老爸在家里没人权,整天不干事,经常在外面打牌,虽然赌得不大,但一家人真是够够的。

“行呀!每个月你多上交一千块,没钱就给我闭嘴。”

水旺嘿嘿一笑,给自己老妈的手机转了一万元过去:“看手机,先续费一年。”

他老妈一看,惊呆,这家伙啥时候那么爽快了?而且他有一万余额?不敢相信呀!以前总是不够钱花的主。

“哪来的钱?”

“不是跟华哥出海吗?我们捞了三千多斤银鲳,全是一斤以上的,60元一斤卖给了良哥,一共十八万,每人分了六万。”

水旺的家人全都瞪大眼睛。

一个上午就轻松收入六万元?

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呀!

“水旺呀!你爸我最近手头有点紧,给我转两千块吧!”他老子低声下气地说道。

“别给他。”

都没等水旺拒绝,水旺的老妈就便行使一票否决权。

“那一千?”水旺的老爸降低要求,试探底线。

“不行。”

“五百总可以了吧?”

看到自己老子那可怜的样子,水旺只好给他一个眼神,示意他私聊。

“你呀!以后少跟口水亮他们凑一块,多和你华哥混,你华哥比较有前途,他从小到大都有出息。”水旺老妈语重心长地告诫。

她跟张耀华的老妈本来就关系极好,或者说两家关系很铁。

“知道。要我说,干脆让大哥也回来,跟着华哥混。”水旺建议道。

“我打电话跟你哥聊聊吧!”

水旺的老妈东梅很无奈,大儿子当年一句“混不出人样就不回来”,使得他一走就是十多年,也就过年可能会回来。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