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末夏初的脚步悄然临近,翠湖大学的校园里繁花似锦,气候也逐渐回暖。
然而,林晓曦的心情却像春天的阴凉处,难以被温暖的阳光触及。
尽管与周莹莹的误会己经化解,但另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却悄然浮出水面,给她的学业和情绪带来了沉重的影响。
一天下午,林晓曦正坐在图书馆的角落里,眉头紧锁地翻阅着一本厚重的文学理论书籍。
最近她发现自己在理解某些文学理论方面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在象征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分上感到十分困惑。
她的内心充满了焦虑,一方面是为了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另一方面则是对自己选择文学专业的迷茫。
就在此时,江晨走了过来,他注意到了林晓曦愁眉不展的样子,轻声问道:“晓曦,你怎么了?
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
林晓曦抬起头,眼中几乎可以看到她的困扰:“江晨,我不知道我是否真的适合文学专业。
我最近在学习文学理论时感到非常吃力,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了。”
江晨坐在她旁边,认真地听着。
他了解到林晓曦一首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兴趣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他轻轻地说:“晓曦,每个专业都有它的难点和挑战。
也许你可以向陈思雨求助,她在文学理论上很有研究。”
江晨离开后,林晓曦陷入了深思。
她知道江晨说的对,她需要帮助,而且陈思雨确实是最佳的人选。
想到这里,她立刻拿起手机给陈思雨发了一条信息,约她第二天在图书馆见面。
第二天,陈思雨如约而至,两人坐在图书馆的静谧角落。
林晓曦将她的困惑和不解全部倾诉出来,陈思雨则是耐心地听着,偶尔点头或在纸上做些笔记。
“晓曦,其实你遇到的问题也是许多文学系学生普遍会碰到的。
文学理论确实很抽象,但它也有自己的逻辑和魅力。
我们可以一起讨论,我相信你能够理解并掌握它。”
陈思雨的声音平静而充满信心。
从那天起,陈思雨成了林晓曦的辅导老师。
她们每天下午都会在图书馆相见,陈思雨用她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知识帮助林晓曦一点一滴地理解那些复杂的理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晓曦逐渐找回了自信。
她开始能够独立分析诗歌和小说,对文学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她终于明白,遇到困难并不意味着自己选择错误,而是成长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一次文学系的研讨会上,林晓曦勇敢地发表了自己对一部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见解。
她的发言得到了教授的高度评价,也让同学们刮目相看。
会后,周莹莹走过来,微笑着对她说:“晓曦,你真的很有洞察力,今天的表现太棒了。”
林晓曦感激地看向陈思雨,后者回以鼓励的微笑。
她对周莹莹说:“谢谢,是思雨帮了我很多。”
就这样,在朋友的帮助下,林晓曦克服了自己的疑惑和困难,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她对文学的热爱没有减少,反而因为这次经历而变得更加坚定。
与此同时,江晨在计算机科学系的项目中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他和李浩宇一起开发的新算法在学校的创新大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的项目不仅得到了教授的赞扬,还吸引了几家科技公司的注意。
当学期接近尾声时,林晓曦和江晨都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他们的课程。
他们相信,无论未来的路有多么艰难,他们都有信心和能力去面对。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相互支持和鼓励,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