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长生领主,我都修仙了别人才高武全文章节

第5章 初涉武学

发表时间: 2024-08-13
离开道观的易清尘,最后悔的是没有用功读书(修炼)。

在道观的十年时间里,头几年他主要研习医道,毕竟治病救人是与人建立因果的最简便的方式,治好了对方感恩戴德,就像播种一样,病人寿终的时候,自己才能收获寿命。

后来意识到自己的长生领域会加速师兄弟们,尤其是师父的寿命流失,他就没再向邓道人学过武学术法,到现在也只会一门回春圣手。

至于邓道人所说的道观有一千两黄金、无数武功秘籍,都是骗人的。

都知道怀璧其罪,他只把最有用的东西记脑子里。

“放心吧阿黄,不会让你受欺负的,咱最大的本事就是长生和治病,只要慢慢打响神医的品牌,啥宝藏秘籍没有啊。”

易清尘无聊地抚弄大黄的狗毛,既安慰大黄,也安慰自己。

“汪汪汪!”

阿黄疼的嗷嗷叫,从易清尘怀里挣脱,眼神哀怨地看着主人手上的一撮金毛。

仿佛在控诉:你说归说,薅我狗毛干嘛!

易清尘贱兮兮的一笑,把狗毛放到嘴边,一吹,就散了。

然后一本正经地对大黄狗教育道:“你看,留不住的东西,就不是你的,这大热天的,你少点毛不是更清爽么。”

大黄狗歪着脑袋,狗眼转了一圈,似乎在很努力地思考主人说话的合理性。

突然,官道上传来一阵嘈杂的喊杀声。

“快快!

那小贼跑前面去了!”

“睿亲王有令,抓住刺客赏一千两!”

遇事不妙,易清尘赶紧躲进官道旁的树丛中,浓密的树荫正好将自己完全遮蔽。

接着,他看到一群戴着斗笠帽的士兵冲出来,西处搜寻着什么。

易清尘看着这些士兵的装扮,怎么感觉有点眼熟?

联想起师父曾经说的,这个朝代大概属于“清末明初”,他一下子明白了,这帮是清军。

那睿亲王……对于看过《孝庄秘史》的他来说,正好知道,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多情王爷多尔衮!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易清尘安静藏在树丛里,静观其变。

那帮清兵也不知刺客到底藏在哪,只是象征性地搜寻,更多是往前赶路,毕竟,能行刺睿亲王的刺客,杀他们这些小兵不就跟捏死蚂蚁一样简单?

谁都不傻。

清兵过去后,易清尘才松了口气,翻身躺下。

谁知刚转头,就看到一张满是鲜血的脸。

“小哥救我……”说完,那人便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易清尘发现对方是个光头和尚,但头发己经慢慢长了出来,可能下山己久。

再观其气机,动荡而混乱,显然是被人以深厚内力震伤。

如果没猜错,这小和尚就是刺杀多尔衮之人。

易清尘沉思道:虽然多管闲事不好,但只要是反清复明,我于情于理都得帮个场子!

神州陆沉的痛,刻在每一个华夏子孙心里,两百多年的辫子耻辱史,总该有人去了断。

他当即观察了对方伤势,还好,不是必死之伤,那就只需正常治疗,不用折寿。

大概半炷香后,小和尚幽幽醒转。

他一睁开眼,就高度警惕地闪身跃起,离开几米远后回看易清尘,才惊魂稍定。

“小哥,是你救了我?”

和尚礼貌地问。

易清尘点点头,示意他坐下休息,不要急着运功,否则气息紊乱,伤好的慢。

小和尚很高兴,对易清尘的称呼从小哥改为大哥,十分恭敬。

两人互相攀谈之后,才大概知道对方情况。

原来小和尚姓朱,凤阳人,家中排行老五,出家前别人都叫他朱五。

只因清廷昏庸,民不聊生,他一家几口相继饿死,他才被迫上山当了和尚。

朱武天资聪颖,和尚当了十年,学到一身佛家功夫,弱冠之龄己在江湖中闯出一番名堂,人称“侠僧”。

此番行刺多尔衮,正是他行侠仗义之举。

易清尘一路听下来,那叫一个大开眼界,自己原本读的历史,还真的颠倒过来,睿亲王多尔衮原本是清朝开国之臣,现在成了末代王爷,到处镇压农民起义,而这个当过和尚、姓朱、凤阳人的朱五,不是活脱脱的翻版朱重八么!

不同的是,朱重八不会武功,这个朱五是个江湖高手。

而且听他的说法,多尔衮更是当世排名前十的顶尖武者。

好嘛,果然是颠倒且灵气复苏的世界,连武功都普及了。

再过个几百年,恐怕就要普及修仙了。

认清局势,易清尘更不敢随便走动了,他现在还缺一门防身的功夫。

他决定先把朱五带回槐仙镇,从长计议。

……入夜,槐仙镇三里外的乱葬岗旁,矗立着一座供奉钟馗的小庙。

小庙内闪烁着火红的烛光,就像阴司钟馗那双怒目圆睁的眼睛,殊为可怖。

突然的一阵风,把烛光吹灭。

小庙外的乱石坟头,很快飘起阴冥的鬼火。

“我说,易大哥,咱就不能躲林子里吗,非得来跟钟馗姥爷凑一屋?”

小庙内的钟馗神像背后,坐着两个年轻人,正是逃避至此的易清尘和朱五。

“你不懂,林子里蚊子多,我宁愿被清兵抓住,也不愿被蚊子咬死。”

朱五:……老哥,敢情被通缉的不是你,你当然不怕。

当然,易清尘的真实意图是这个乱葬岗离家近,翻过一个山岗就是紫云观,实在不行回去找师父,他出马肯定不怕清兵和多尔衮。

避难之余,易清尘问起佛家武学,朱五知无不言,说当世佛家武学是由近百年来多位高僧从佛经中演化而来的,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注重招式技法,一派注重内劲佛法,朱五学的这一派注重技法,能速成,但上限不高。

易清尘回忆着武侠小说里的东西,装模作样地点出朱五武学上的弊病,令他茅塞顿开。

“朱五兄弟,不瞒你说,家师也是一位前辈高人,通晓各家武学经典,我跟在师父左右,也粗通一二,如果你信得过老哥我,咱们可以交流彼此所学,互相探讨,以求进步。”

朱五命是易清尘救的,当然相信他,而且相处下来,对其见识之广博透彻非常钦佩,便毫无保留地将所学的《易筋经》、《大日如来掌》和盘托出。

黑暗中,易清尘露出不易觉察的笑。

“两本武功,每本给我学个二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