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重生七零:报仇致富她手拿把掐畅读佳作推荐

第3章 父母遗物现空间,添堵不断快人心

发表时间: 2024-08-24
一连盯了几天,杨晓晚有些心痒难耐。

杨老二天天在家,她也只能天天在家闷着,这可把她憋坏。

可是她妈非要让她在家盯着,有啥可盯的。

反正杨老二也不出去,她偷偷出去,在爸妈回家之前再回来,也不会被发现。

说干就干,杨晓晚背着小包,哼着歌就要出去。

走到门口时,杨晓晚还有点不放心,捡了几个小石子放在门口,只要一推门,石子就会移动,这样她就能发现杨晓月出没出门。

做完这些,杨晓晚满意地拍拍手走了。

等了十分钟,杨晓月估计杨晓晚己经走远,这才准备从家里出去。

推开大门时,却听到了石子磨擦地面的声音。

低头一看,看到了大门带到旁边的石子,心中了然,不动声色地恢复了石子的位置,这才匆匆赶到邮局。

到了邮局报上名字,邮局的大姐边找边说:“我记得你,小姑娘,你的信昨天就到啦。”

“哎,找到了,给你。”

“谢谢你,大姐。”

杨晓月礼貌回应。

拿到回信后,杨晓月迫不及待地拆开。

没错,回信的人确实是她的姑姑边真。

信中姑姑说收到她的信很意外,也很高兴。

自己写了好几年的信,这是第一次收到回信。

看到姑姑的信,又想到王奶奶的话,杨晓月明白了,这是有人故意阻挠姑姑和她联系。

除了杨德望和刘萍,还有谁会这么大费周章。

杨晓月当即就给姑姑回了信,让姑姑一定要在八月一号那天到达南市,并附带了五块钱给姑姑作路费。

虽然这五块钱不多,但也是杨晓月攒了好几年的钱。

这些天除去寄信和给姑姑的路费,她只剩下五毛钱。

做完这些杨晓月一刻也不敢耽搁地往家赶,生怕一个不小心暴露了。

回到家躺在床上,杨晓月才松了一口气。

休息了一会儿,杨晓月逐渐回神。

钱!

她需要钱!

现在她只剩五毛钱!

正当杨晓月为钱发愁的时候,突然想起了死前杨晓晚的话。

一个鲤打挺,杨晓月赶紧从床上起来了。

走到房间门口,看向了杨德望和刘萍的房间。

这么多年,这两口子应该没少攒钱,说不定还能找到一些爸妈的遗物。

打定主意的杨晓月走进了正屋,来到了杨德望和刘萍的卧室。

房间里家具不多,看不出来有什么隐秘的地方能藏钱。

杨晓月依次搜了衣柜、床、桌子,只找到了三十多块钱的零钱。

可能东西沒在这屋,接着她又去了杨晓军、杨晓月玩,连厨房都没放过,仍是一无所获。

不应该呀......就在这时,杨晓月看到了家里为了过冬储菜的地窖。

这个地方,只有杨德望和刘萍进去过,从来不让她们几个孩子进去,说是里面又黑又脏。

杨晓月回屋拿着手电筒过去,打开地窖,跳了进去。

借着手电筒的光,杨晓月仔细地摸索起来。

现在还不到囤菜的时候,里面什么也没有,倒也好找。

很快,杨晓月在地窖最里面的角落发现一个圆环,用手尝试拉了一下,拉不动。

又赶紧回到地面,找了一把铁锹下去,在圆环附近挖了起来。

不一会儿,一个红木箱子被挖了出来,上面还有锁。

杨晓月用铁锹撬开了锁,打开一看,里面有三捆大团结,一个印章吊坠,一大捆粮票,一个账本和不少信。

这些应该就是杨家的家底了,杨晓月随手拿起印章,看到底部刻了一个字——许,这是她母亲的遗物!

想到这杨晓月觉得不能在这待太久,还是回到自己屋里比较安全。

她赶忙把箱子里的东西拿出来,把地窖里面恢复成原状。

踩着地窑里的阶梯,爬了出来,却不小心按到了一个石子。

“嘶!”

手心被扎到流血,顾不上收拾,拿上印章,抱着东西,就赶紧回屋。

回到屋里,放下东西,刚准备拿纸清理手上的血,却发手里的印章把流出的血吸收了,手上的伤也愈合了。

正当杨晓月疑惑之际,身形一晃,就出现在一处空间。

这可把杨晓月吓了一吓,好久才缓过神来。

这个印章竟然如此神奇,不过很快她就接受了事实,她都能重生回来,还有什么事是她不能接受的。

空间里面非常大、一望无际,还有一口水井和一间茅草屋。

这倒是个藏东西的好地方。

这时,杨晓月才想起地窖还没关,但是这要怎么出去呢?

杨晓月只能试着在心里默念:“出去!”

下一刻,她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原来在心里黑默念就可以出入空间。

解决这个问题后,杨晓月赶紧出去把地窖口关上,恢复成原状,又去了杨德望夫妻的卧室,把之前找到的三十多块钱放回原处。

在没撕破脸前,还是谨慎一点比较好,反正大头儿己经被她拿了,一时半会儿也发现不了。

做完这些,杨晓月回到房间上了锁,又开始探索起空间的奥妙。

对着找到的东西默念:“收!”

东西瞬间消失。

她又默念:“进去!”

又进入了空间。

果然,刚才的东西被收进了空间。

杨晓月拿着东西走向了茅草屋,推开门,里面摆设简单,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书架。

把东西放在桌子上,杨晓月先打开了账本。

上面记录了杨家夫妻这些年的收支情况,每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

两人当初拿着杨晓月亲生父母的抚恤金1000块钱,买了面粉厂的工作。

后来每个月还领自己十块钱的补助和二十斤粮票。

看完账本,杨晓月又拿起了信。

这些信有王奶奶寄给姑姑的,也有姑姑寄给自己的。

“嘭!”

杨晓月愤恨地捶了桌子一下。

果然被她猜中了,这些信都被杨德望和刘萍拦了下来。

本来还想在解决这一家人之前,平静地相处下去,看到没必要了。

从空间里出来,杨晓月觉得有点饿,到厨房简单做了一碗面把肚子填饱。

下午,杨晓月安静地待到屋里看书。

半晌杨晓晚回来了,检查了门口的石子,确认了杨晓月没有出去,哼着歌儿回自己屋了。

晚上,刘萍下班回来,就使唤杨晓月做饭,说是家里只有她做得饭好吃。

行!

好吃就多吃点。

杨晓月简单做了一个炒白菜,故意放了两遍盐。

又烧了一个玉米糊糊,热了几个二合面的窝窝头,就开饭了。

吃饭的时候,刘萍还夸杨晓月懂事不像两个弟妹,啥也不干。

以前的杨晓月会很高兴,觉得刘萍最喜欢的孩子是她,会更卖力的帮刘萍干活儿。

现在重来一世,杨晓月才发现刘萍的用意。

杨晓月装作很开心地说道:“妈你快尝尝。”

刘萍夹了一筷子菜,放进嘴里。

刚嚼了一口,就吐了出来,这菜咸得难以入口,简首是在首接吃盐。

“呸!

呸!

呸!

这菜怎么这么咸。”

杨晓月“愧疚”地说道:“我以为忘放盐了,出锅前又放了一遍,对不起呀妈。”

刘萍刚准备发火,杨德望就发话了:“行了,菜咸了,你去再加点菜,炒一下不就行了。”

刘萍不情愿地端起菜,去了厨房。

这顿饭吃得刘萍一肚子气,不知如何发泄。

然而,更让她生气的还在后头呢!

半夜,杨家人睡得的正香。

杨晓月悄悄从屋里出来,先是把院子里的自行车收进了空间,又去地窖做出东西被人偷走的迹象。

第二天吃完饭早饭,杨德望准备载着刘萍去上班才发现家里的自行车不见了,一扭头又发现地窖被打开了。

二人只觉不妙,连忙跑向地窖,只看到了一个空箱子放在地窖入口的阶梯上。

刘萍看到空箱子,怒火攻心,首接昏死过去。

听到动静,杨哓晚率先从屋里出来。

一出来就发现她妈躺到地上,她爸浑身发抖地站在地窖那一动不动。

“妈!

妈!

你怎么了?”

杨晓月使劲的晃着刘萍。

见刘萍没有反应,边掐她的人中,边向她爸问道:“爸!

妈这是怎么了,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外面动静不小,再不出去就不合适了。

杨晓月打开门,伸手拧了胳膊一把,哭着冲向了刘萍。

“妈!

妈!

你怎么了?

你可别吓我!”

刘萍逐渐清醒过来,多年积蓄一夜之间被人偷个干净,她现在既心疼又痛恨。

痛苦地爬到了地窖口,什么都没了,被偷的一干二净.......“老天爷,你们不开眼呀!”刘萍仰天哀嚎,她的钱!她的粮票!她的自行车都没了!“行了!”杨德望一声怒吼,吓得刘萍也不敢再嚎。

他转身看向杨晓月问道:“老二,你的房间离得最近,你昨天什么也没听到吗?”

他这一问,可给刘萍找到了发泄口。

站起身,冲向杨晓月,伸手就朝她打去。

杨晓月后退几步,躲开了。

“你还敢躲!”

刘萍一边追一边骂。

“你个死妮子,晚上睡得跟头猪似得,赶明儿家里被偷光了你也不知道,我养你有啥用!”

杨晓月边跑,边冷笑,还真会倒打一耙,你们睡得不也跟死猪一样,竟然把这事推到她一个小姑娘身上。

虽然事儿还真是她做的,但正常情况下,哪家父母会只怪孩子的。

杨晓月边躲边说:“爸、妈得先报公安呀!”

刘萍这才停下来,跟杨德望说:“对!

老杨你先去上班,我去报公安,你帮我跟厂里请个假。”

事到如此,杨德望只能气冲冲地上班去了。

公安来了之后,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

现场太干净了,啥痕迹都没留下来。

这一上午刘萍在家里骂骂咧咧,不是骂小偷,就是骂杨晓月。

一连几天杨家的氛围压抑,首到杨晓晚去上班前一天晚上才得到缓解。

中间杨晓军倒是回来了一次,向刘萍要了一些钱又去了同学家,丝毫没发现家里的异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