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嫣朱由检的美文同人小说《穿越后,我继承了大明皇位完结文》,由网络作家“萧冰台”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一边给予老魏盛宠,将他捧上九千岁的位置,一边又刻意压制老魏的实际地位,不让他翻出手掌心,整个宫中,能办到这点的只有一个人。天启帝!从权力的平衡来说,天启无疑是个非常英明的皇帝,他一边将老魏捧起来,推到台面上,竖起一面旗帜,聚集被东林党击溃的其他党派官员,进而打压、铲除于已经疯狂的东林党。另一面,他在内廷中只给老魏虚衔,什么左都督啊,太子太保啊,都是虚的,除了荣誉外别无它用,而在实际权力上,却始终压制着老魏,不让他一家独大。什么谋反啊,什么想当皇帝啊,都是假的,只是东林党污蔑而已。他连英国公进宫都不能阻拦,连信王传达各处的口谕都不能阻止,他有什么本钱谋反?朱由检进宫虽然不过几日,但小心打探观察下,这些细微之处都一一明了于心。也许登基之...
《穿越后,我继承了大明皇位完结文》精彩片段
一边给予老魏盛宠,将他捧上九千岁的位置,一边又刻意压制老魏的实际地位,不让他翻出手掌心,整个宫中,能办到这点的只有一个人。
天启帝!
从权力的平衡来说,天启无疑是个非常英明的皇帝,他一边将老魏捧起来,推到台面上,竖起一面旗帜,聚集被东林党击溃的其他党派官员,进而打压、铲除于已经疯狂的东林党。
另一面,他在内廷中只给老魏虚衔,什么左都督啊,太子太保啊,都是虚的,除了荣誉外别无它用,而在实际权力上,却始终压制着老魏,不让他一家独大。
什么谋反啊,什么想当皇帝啊,都是假的,只是东林党污蔑而已。
他连英国公进宫都不能阻拦,连信王传达各处的口谕都不能阻止,他有什么本钱谋反?
朱由检进宫虽然不过几日,但小心打探观察下,这些细微之处都一一明了于心。
也许登基之前老魏还有点搞事的本钱,但现在,一切大事定矣,老魏已经是瓮中之鳖,翻不起风浪了。
其实,对于拿不拿下老魏,朱由检也犹豫了一番,从他通过题本了解的信息来看,老魏办事能力还是不错,留着没准有大用。
但他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先下了老魏的职务再说,没办法,实在是老魏后世的威名太大,颇有千古以来第一太监的架势,于安全而言,拿下最放心,反正就一太监而已。
内书房中,想要找出类似的太监不要太多。
乾清宫前,王承恩定定的看着许显纯。
在信王府时,他多有和文震孟接触,五彪之一许显纯的名声他还是听过。在东林的口中,这是一个声名狼藉的人物,他不知道对方哪一点入了陛下的法眼,但既然陛下让自己跟着去定有用意,自己好好观察,记在心中就是。
许显纯脸颊抽了抽,深吸一口气,躬身拜下,不管内容再怎么夸张,这都是圣旨,不容自己置喙,自己能做的就是承旨。
“臣谨遵陛下谕旨!”
随后,两人一同出了乾清门,带上许显纯所属的手下,直奔司礼监而去,魏忠贤是司礼监秉笔太监,自然先去这里。然而到的后,值班的秉笔太监张文元却说老魏不在这里,而在东厂坐班。
于是两人只得改道,朝东安门行去。
东安门是属于皇城的侧门,出去就是皇城根脚下,那一片都是民居,当然,由于东辑事厂就坐落在东安门北侧,这里正常的居民基本没有,都是和东厂有牵扯的人居住的。
东厂是魏忠贤最主要的差遣,他自然在这里,而且这里是消息最灵通的地方,做什么事都方便。
因此当许显纯带着人来的时候,老魏很早就得到消息,但他却没动,依然老神在在的坐着喝茶,直到一个番子跑进来说让他去接旨,他的眼神中才闪过一丝慌乱。
放下茶杯,老魏整理了下衣袍,缓步来到大门口,看到那抹熟悉的服饰颜色时,他的眼角不禁一跳。
“魏忠贤,还不速速接旨!”王承恩看到魏忠贤一动不动,不禁脸色一沉,呵斥道。
老魏一怔,多少年了,没有太监敢这么和自己说话了!
一股怒气在他胸中升腾而起,但转瞬又被他压下去,因为这是传旨太监。
他双膝一软,跪了下来,“奴才,魏忠贤,接旨。”
说完,他双手交叠在前,放在地上,额头磕了上去。
身后,是跪倒一片的东厂番子!
看着跪倒的魏忠贤,王承恩不知不觉间松了口气,同时又忽然觉得,权势滔天的魏公公似乎也不怎么样,一封圣旨下来还不是乖乖就范。
“传圣上口谕,革除魏忠贤一切差遣,就地关押。”
有人咂巴着嘴,四处寻摸着,想要找点吃食,垫吧下满口生津的嘴。
“喂,那边卖瓜果的,过来下!”
“来喽,老爷。”
一时间,各种瓜果蜜饯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老北京的爷们儿们啃着瓜果,着实充当了一会吃瓜群众。
而大明门前,聚集的生员们丝毫不知道自己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依然在慷慨陈词,他们各自叫嚣着,喊着各种口号。
忽然,一声高喊响起,“大明养士两百载,仗义死节就在今日!!!”
“仗义死节就在今日!”
随着呼喊声,这群太学生顿时狂热起来,纷纷红着眼举着手大喊一声,最后,带着满脸必死决心,怀着某种崇高的志向,呐喊着冲向了大明门。
还别说,这次他们的冲击真的起了点作用,维持秩序的宫禁面对这群疯狂的太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办,又不敢动手,只能徒劳的拦着。
然而刚开始还能拦住,但等过了一会,太学生们见宫禁畏畏缩缩,不敢动手,他们顿时更加嚣张起来,完全无所顾忌,合着身子就往前冲去。
“冲啊!”
“陈大学士是无辜的!”
“放人,放了陈翰林!”
“打倒阉党,打倒魏忠贤!”
“清君侧!!!”
最后一句呼声出来,一些人纷纷脸色大变,尼玛的,清君侧都出来了,摊上大事了啊!
太学生们气势如虹,宫禁根本拦不住,直接被冲散了人墙,让这群澜衫来到了大明门下!
轰隆!
数百人冲进了门洞,齐齐拍打撞击红漆大门,包着铜钉的大门被他们拍的咚咚作响,汇聚起来,简直震耳欲聋!
刚刚在护卫的簇拥下,走到城门楼上的朱由检吓了一跳,轰隆声响起的一瞬,他只觉得地面晃动了下,吓得他以为地震来了。
好在晃动只有一下,而后立刻停止,才没让他惊慌失措。
他探头往城外一看,正好看到裸露在外的生员,这群人分布在几个门洞中,不停的拥挤冲击,将大门弄得砰砰作响。
“该死!”朱由检大怒,这一幕简直颠覆了他的印象,明朝竟然还有这么张狂的人,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朱由检此刻还不到这个地步,但他怒了,自然有人承受。
嘎吱!
被澜衫们拍打的大明门忽然打开了,出乎预料的场景,顿时令他们愣住了,门开了,自己似乎可以找圣上要个说法了。
只是,等他们反应过来已经晚了,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群身高体壮,盔甲鲜明的大汉将军。
大汉将军虽然被人戏称样子货,但那也要看和谁比,固然比不上凶悍的缇骑,但对上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却是毫无问题,所谓身大力不亏,他们身高在这,碾压这群太学生自然是毫无问题。
等他看完,午膳已经准备好了,数量不多,三菜一汤,但每个菜都很精美,色香味俱全,也看不出来是不是提前有人试吃,就算有,这个环节也不会出现在他面前。
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但很多人依然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不是舍不得吃,而是吃好,但不浪费,来到明朝,这个习惯朱由检依然带了过来。
每餐都是三菜一汤,绝不多,也绝不少,再少就说不过去了,让人觉得小气吧啦的时候,朱由检自己也吃的不爽。
唯一不同的是,以前是他和信王妃周氏一同吃饭,如今只有他一个人,皇后暂未册封,目前整个宫中,能和他一同吃饭的没几个。
“若愚,将许显纯叫来。”朱由检坐下后吩咐道。
“是,万岁爷。”刘若愚立刻下去传召。
朱由检如今正处于十七八岁,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龄,饭量很大,三道菜每个分量都足,但也刚刚够他吃,一个人正好吃完,非常符合他不浪费的习惯。
不得不说,御膳房的御厨们很有水平,菜做的好,这个量也把控的非常到位,不多不少,刚刚合适。
不过,吃到一半的时候,许显纯就来了,这倒出乎他的预料。按理说此刻他带着锦衣卫在宫外办案,没这么快能进宫。
“来的这么快?”朱由检随口问了句,筷子不停,朝一道黄焖羊肉夹去。
“参见陛下。”许显纯行了个礼,没敢起来,低着头回道,“京师中的人员都抓的差不多了,微臣正好在衙门内核对名单。”
“哦。”朱由检答了句,也没在意,而是西里呼噜的大吃起来,风格非常猛。这也是他前世养成的,当初他当了两年兵,后来才考进体制内工作,这个吃饭的风格就是的当时养成的,就一个字,抢。
虽然不符合他此时的身份,但不得不说,这种吃法非常的痛快,也非常的香。
光是听声音,就让许显纯觉得有些饥肠辘辘,进宫前他就准备用餐,然而听到皇帝传召后,立刻进来,此时勾起了馋虫,不自觉的咽了口口水。
朱由检瞥了眼,没去管他,依然照着自己的吃法大吃特吃,吃完后又喝了碗汤,才让人将食案撤下去。
八月十六日夜,乾清宫。
肃立在宫城之中,朱由检望着夜空,深沉的夜幕很低,几乎是压到了乾清宫的楼顶上,很压抑,让人喘不过气,一如此时宫中的气氛。
他身后的殿堂中,停着天启的梓棺,里面白色的蜡烛噼啪燃烧着,白色的泪痕顺着烛身流淌下来,在底座上堆积成一摊。
飒飒夜风吹拂,让他衣角翻飞,旁边,王承恩提着一柄剑,警惕的护卫在身边,周边几个从信王府带来的太监亦是如此,每个人手执武器,四处巡视着,监视着任何一个靠近的人。
除了王承恩外,这四个太监都是他过过目的,能力怎么样不好说,但至少忠心可靠。
对于太监,现代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别样的心理,但并不重,很轻易就能压制住,同时,他也清醒的认识到,作为一个仓促登基,没有积累丝毫人脉的皇帝,他初期真正能够信任的,只有太监以及......锦衣卫。
因此,他才不会像历史上的崇祯,一上台就白痴的废掉自己的左臂右膀,然后任由那些文臣搓扁捏圆的玩弄了十来年,到后面才醒悟过来,频繁的杀大臣换首辅,然而已经迟了。
从这一点来看,崇祯就远远比不上天启,后者上台不过一年就看清了朝政,看清了东林党。
朱由检思绪纷飞着,王承恩几人却没有放松,警惕的守候着,突然,从远处走来个巡逻的小太监,对方提着灯笼,捧着一柄剑,一边走一边四处看着。
这样的宦官今夜多得很,几人看了眼也就没有在意。
走着走着,小太监兴许是看见王承恩几人身着高品太监的服饰,故而走了过来见礼。王承恩看了对方一眼,挥挥手让对方走远。
小宦官笑呵呵的不以为意,捧着剑往外面挪去。
朱由检饶有意思的看着这一幕,这个场景似乎出现在不少书以及公众号的文章中出现。
在一些非正史上的书,进宫的崇祯非常的小心,自带干粮进宫,连食物都不敢吃宫中的,也不会如他现在这样,胆大的敢带几个亲随太监进宫,而是独自在乾清宫守灵。
为了壮胆,他拦住一名路过的太监,取下了对方身上的剑作为防身武器,而后还将侍卫和小太监们聚集在一起,赏赐他们酒肉,换来了他们的欢声雷动,然后平安的度过这一夜,登基为皇。
当时觉得崇祯太过小心翼翼,如今亲身经历才体会到对方的艰难。
一个十七岁没什么见识的小伙,在空寂无人的乾清宫,守着哥哥的灵堂,吃着冷硬的饼子,没人认识,没人陪伴,其中心酸凄苦可见一斑。
就算他两世为人,早有心理准备,此刻都有些心中慌张,若是没带王承恩进来,自己怕是比崇祯好不到哪去。
正当他这么想着,眼前忽然闪过一道雪亮的剑光,随后,朱由检只见一点寒芒朝着自己急速刺来。
不等他z反应过来,他的眼前便是一黑,随即是铛的一声响起,两名太监将他挡住,磕飞了寒芒。
“殿下小心!”随后朱由检耳边才响起王承恩焦急的声音,并被对方扯了一把,朝后连退好几步,拉开距离。
这时朱由检才反应过来,有人刺杀他!
整个过程非常的迅速,电光火石之间就结束了,王承恩的提醒也是事后才到,根本不像电影中演的,护卫先是大喊几声,才迎战刺客。
呼~呼~呼~
朱由检后知后觉的喘起气来,当时没反应,现在却紧张的心脏砰砰跳起来,而且越跳越激烈。
这从未出现过的刺杀,让他更加惊慌,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场刺杀!
历史上根本没有!!!
“殿下,殿下!”王承恩焦急的叫喊声将他从惊慌中唤醒:“刺客已经服毒自杀,不如唤锦衣卫前来护卫!”
王承恩也有些慌了,就在深宫大内,先帝灵前,发生了这么一场骇人听闻的刺杀,简直天塌了啊!
朱由检终于清醒过来,扫了前方一眼,那名小太监已经死了,七窍流血,显然死于剧毒之下。
听了王承恩的建议后,他下意识的想要同意,但嘴巴张开后,话音一转,却拒绝了:“不要,传我口谕,着锦衣卫、东厂、御马监各处守好门户,不得擅动,违令者视同谋反,诛之!”
王承恩一愣,便应承下来,然后立刻派人传递口谕,甚至最为重要的宫门处,还是他亲自去的。
见口谕发出,各个地方没有丝毫动静,朱由检终于松了口气,不管刺客是谁派来的,此时一动不如一静。
只要镇之以静,等明天登基完毕,便大事定矣!
“查明刺客身份了吗?”定了定神后,朱由检问回来的王承恩。
“这名小太监是刘老监两日前领入宫中的。”王承恩擦了擦汗回答道,刚才跑的有些急,此刻一停下来,额头汗就涌出来。
“刘老监呢?”朱由检揉着额头道,不知道是不是血液窜行太快,他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直跳,让心中慌慌的。
“上吊自杀了!”王承恩小心翼翼的回答,殿下此刻脸色十分不好,他服侍多年也未见过。
“呵,自杀了!”朱由检嘴角一勾,似笑非笑,“自杀.....”
他缓缓闭目,默默思索,对比自己所做和记忆中的记载,心中有了个模糊的想法。
莫非,因为自己当日询问天启,所以才引来了这番刺杀吗?
夜里,由于宫门落锁,隔绝内外,天启帝崩,信王遇刺的消息根本传不出去。
但魏公公在皇宫内的耳目岂是用灵通可以形容的,不一会之后,他就知道了信王遭到刺杀的消息,随后便是信王口谕,晓谕皇宫内外,不得擅动。
当夜,魏公公一夜未睡,他一整夜都在思索。
魏公公只是一把刀,一把好刀,忠诚的执行了皇帝的意志。只是,如今握刀人死了,刀也该考虑下自己我,免得到时候被折断。
也许,那几个偷偷运进来的怀孕宫人可以动用了!
“放心,东厂还算得力,朕是不会动的,不过厂卫内耗太严重,到时候权责机构是会变一变的,你做好心理准备。”朱由检瞥了眼王承恩,好似猜出他心中所想一样。
“是。”王承恩却没放松下来,自从登基后,他忽然发现有些不认识这个自己陪着长大的少年了。
一夜之间,他的变化太大了,总让人觉得很陌生。
吩咐完后,朱由检又看向刘若愚,微微一笑道,“都记下来了吧。”
刘若愚一愣,随即脸色一变,立刻跪下,满心惶恐道:“臣死罪,臣死罪!”
“你死什么罪?”朱由检瞪了他一眼,“朕是那种人吗?从祖父开始,这宫中就有些乱,尽被东林那些文人给折腾的,在外面传的污秽不堪,让朕着实气愤。”
的确如此,若不是翻看宫中记录以及万历和天启批阅的题本,朱由检根本就不知道,东林党对很多历史事件的记录,竟然能歪曲至此。
就如万历年间赫赫有名的国本之争,追根究底的看起来,压根就没这回事,万历根本就没有想过要立福王为太子,郑贵妃也没有想过要争夺储君的位置,甚至一度恳请皇帝早日册封太子,只是皇帝不许。
王恭妃也没有受到过万历的虐待,她的待遇仅次于皇后王喜姐,和郑贵妃等同,泰昌帝朱常洛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无能,他在宫中颇有权势,地位稳固,和王恭妃也时常能够见面。
一切的一切,所谓的国本之争,完全是东林党捏造挑起的,声势也完全是他们造起的,不如此他们无法获得最大的功绩。
而万历,之所以迟迟不立太子,也是在等一个人,等皇后王喜姐怀孕。
她才是他的挚爱。
可惜.......
“朕的意思是,用你的笔,好好将这些给记录下来,一笔一划,真真实实的给记录下来,写成书,刊印天下,省的天下人都给东林党蒙蔽了。”
说到这,朱由检有些兴奋,他感觉自己在创造历史,“书的名字朕都给你想好了,就叫酌中志,只要写成这本书,你刘若愚没准还能成为司马迁第二呢。”
“好好想想吧。”拍了拍刘若愚肩膀,朱由检轻快的离去。
原地,只留下愣神的刘若愚。
酌中志?
似乎......很不错呢。
寒冬腊月,纷纷扰扰的‘中宫案’终于告了一段落,随着分赴天下各地的锦衣卫押着犯人陆续归京,这场甚嚣尘上的大案,也终于被大雪给盖了下去。
端坐在东暖阁中,朱由检慢慢的批阅着一些题本,自从上次早朝后,他就再也没上过,不过,也不影响朝政的运转。
从万历开始,早朝就慢慢的变成形式主义,一般都没什么用,而朝政,也朝着‘案牍主义’转变,只要皇帝按时批阅题本,加盖玉玺,形成公文,发放到内阁,便能实施下去。
而这,也是司礼监能擅权,和内阁慢慢地位高过六部,最后成为实际上朝堂中枢的原因。
天启七年剩下的日子中,朱由检除了‘中宫案’外,并没有什么大动作,也没干什么实际上的事情,不是他不想,而是利益性的事情太多。
而且,时间也步入了十一月份,到了年终总结的时候了,不光是今年的工作,整个天启朝的工作都要在这个月份做个了断。
下个月就是腊月,按照以往的规矩,工作就要慢慢结束,衙门也不再办公,到了小年前几天,整个朝廷都要放假,直到元宵之后才开始正常运转。
金甲军官的果断行动,倒是让朱由检刮目相看,而后饶有兴趣的问了句,“这人是谁,倒是有点能力。”
历来统领锦衣卫大汉将军的都是勋戚贵臣,所以他倒很想知道这人是谁。
“容臣去问问。”刘若愚答了一句,转身去询问。
明朝的太监可没有后世自称奴才的习惯,高级点的称臣,低级的称小的,小人,但就是没自称奴才的,自称奴婢的倒是有。
不一会,刘若愚过来了,低声在朱由检耳边说了句。
“巩永固?”朱由检略微有些诧异,“竟是八妹的驸马。”
八妹就是乐安公主朱徽媞,她的母亲正是‘移宫案’的主角——西李选侍。
巩永固这个名字朱由检在后世依稀听过,似乎时候皇亲中比较有能力的,倒是和眼下的表现想符合。
“他怎么在锦衣卫当中?”朱由检有些不解。
“驸马也有锦衣卫千户的职务,据说是当班的千户告假,他便临时过来顶下,平时是不来的。”刘若愚了解的比较详细,很快就回答道。
“倒是个人才。”朱由检暗自点头,将巩永固的名字记住。
他对锦衣卫如今的能力十分不满,不仅行动保密能力差,一有消息秘密就被朝臣得知,同时情报刺探能力也近乎消亡,除了耀武扬威外,真实能力很悬乎。
“陛下,太学生全部拿下,如何处置,请示下。”黄立极过来汇报,同时也来陈述调查的结果。
具体根由,还是在昨日东厂和锦衣卫的行动,大量的东林党骨干被逮捕,既有江南四大才子文征明之后的文震孟,也有文采满天下的陈仁锡,太学生不满,被里面亲近东林党的人一煽动,立刻便热血上涌,跑来冲击宫门,要个说法。
生员围攻衙门的事情,在江浙等地最为风行,而国子监中,亦有许多江浙的太学生,受他们影响,其他太学生竟也仿照起来。
当然,这些话黄立极没有明说,但话里话外都是在这个意思。
“生员,呵!”朱由检冷笑一声,然后看向旁边的刘若愚,“朕记得,太祖时期,好像规定过,生员不得议政。”
他只是依稀记得有这么回事,但到底是怎么规定的,就不太清楚了,因此要问刘若愚这个文史大家。
果不其然,刘若愚对这个很清楚。
“洪武十五年间,太祖刻卧碑文通行天下学院,其上有十三条规定,其一曰:军民一切利病,并不许生员建言,若有一切军民利病,许当该有司、在野贤人、有志壮士、质朴农夫、商贾技艺皆可言之,诸人毋得阻挡,唯生员不许。”
“唯生员不许!”朱由检看着大明门外,依然还在叫嚣,喊着仗义死节就在今日的太学生,满脸的冷笑,“祖制,也不全是坏的。”
“生员议政,违反祖制,所有被押太学生,剥夺生员身份,追夺功名,三代不许科举。”
“内阁拟旨,今后州府,但凡有生员聚众议政,冲击官府者,皆照此处理。”
硬邦邦的将处理意见扔出去后,朱由检大袖一拂,转身离去,仪仗也跟着离去,只留下满脸骇然的内阁辅臣。
“陛下,真是狠啊!”
追夺功名,三代不许科举!
这简直是对读书人最狠的处罚,不仅自己变成了普通人,终身不得做官,而且还累及子孙,无法通过科举光耀门楣。
可以说,这个处罚一下,几百个士绅家庭就这么毁了,而且在今后的时间内,将会逐渐的消亡。
不动手则已,动则如雷霆。
连番的举措,让大臣们彻底认识到乾圣的手段,辣手,绝对的辣手,一点情面都不留。
朝臣们心中暗自进行,以后绝对不能犯在陛下手中。
他们这边警醒着,太学生那边却忽然觉得天塌了一样。
由内监领头,几百个锦衣卫充当扩音器,将这条祖制连续宣读了三遍,而后再公布了皇帝陛下亲自作出的处置。
几乎是他们话音刚落,大明门前就炸了!
无数人不可思议,傻愣愣的看着逐渐离去的仪仗!!!
追夺功名,三代不许科举!!!
好狠辣的手法。
皇帝老爷这是怒了啊!
活该,一群学生不好好读书,光想着参加政事,这还没当上官呢,该,真该!
暴君,昏君,读书人秉承天下之公,面对不义之举,如何不能阻止???
各种各样的言论瞬间出现,在围观的吃瓜群众中传播出去,相互冲突对立的言论,让棋盘街顿时混乱起来,争吵声频频出现。
而被锦衣卫押着的数百个个太学生,却失魂落魄,万念俱灰。功名没了,不能参加科举了,官也不能当了,今后的路彻底断了。
尤其是当后面晓谕天下,所有州府都照此次事件办理,这些人更是绝望了。若是没有这条,他们或许还能回到老家,安心务农,当个小乡绅。
然而,这条一出,却直接将他们推入深渊。不仅宦途断绝,而且还会士林仇视,所有因为这次事件而受到损害的人,都会迁怒于他们。
怎么会在这样,大家不都是这样做的吗,对官府不满意,围攻过去就是,从来都没有事,提学官也从来不管,为何这次却出事了。
这样的念头在他们脑海中来回盘旋。
他们不服,他们觉得不公,凭什么其他人这么做就没事,到我了就出事了。
不公!不公啊!!!
有的太学生实在是受z不了,愤而起身,大喊一声昏君!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那些平日里根本不敢找他们麻烦的锦衣卫立刻凶狠的扑过来,手中朱漆大棍狠狠的打了过来。
只是惨叫一声,那名太学生就被打倒在地,一片殷红瞬间流了出来,染红了衣襟。
其他本来想要响应的太学生,一见鲜红的血液,顿时呆住了,嘴巴张了张,最终什么都没有喊出来,被锦衣卫们推搡着,押了下去。
太学生的聚会,起初声势浩大,然而到了此刻,却仅仅因为棍棒,就再也没人有任何的反抗动作,甚至所有人都小心翼翼的,极为配合锦衣卫的关押行动,生怕因为自己的一不小心,而招致毒打。
呵,读书人!
有些东西,开启了不是说停下就能停下的。
如此混乱的态势,上下不能一心,何谈治理国家。
治大国如烹小鲜,那火候是相当重要的,若是掌控火候的手都不能理顺,无法完好的控制,这小鲜肯定是要烧糊的。
当然,这样的态势对朱由检是有好处的,至少他分化瓦解起来会轻松很多,不像崇祯面对东林党,任期内连杀十几个内阁大臣都毫无卵用。
对于吏治,说实话,朱由检没有好的办法,他后世只是个小职员,轮不到他去考虑这种高大上的东西,后世高度信息化下的吏治,也无法给他提供经验。
但没有后世的经验,他还有故纸堆。
朱由检决定,将一代良相张居正的‘考成法’捡起来,并严格的执行下去。
考成法的具体内容朱由检不知道,但没关系,他还有内阁大臣,只要交代下去,让大臣整理出来就是。
不过是神宗朝的事情,各种文档资料都在宫中堆着。
而且,虽然名字不对,但和后世的绩效考核应该相差不大,中心无非是明确事权,责任到人,到期考核之类的。
整个制度并不复杂,但关键是要执行下去,以目前朝堂懒散的风气,难度是极大的,但只要朱由检坚持,日日监督,越到后面,越容易。
贵在坚持。
‘考成法’就是朱由检乾圣元年吏治方面的施政核心,当然,若是可以,最好能推进一些冗官方面的裁撤。
吏治想完了,就是税收,也就是俗称的钱粮。
从明面上来看,大明的灭亡是没有了可用的钱粮,具体怎么没的,里面的原因可复杂了,展开来讲能讲一本书,这里就不赘述。
因为这个直观的印象,朱由检一登基,就是要看宫内的账目,想看看内帑有多少钱,然而,真的是大失所望,
整个内帑只有几十万两银子,这个数字,真的是看的朱由检心拔凉拔凉的。
要知道这几十万两可是供应整个皇宫六七万(‘中宫案’后剩下的)宫女太监的开支,更不要说,此时天启帝死了,他的丧葬费用也是从这里出的。
历史上崇祯就没钱给哥哥建德陵,还是大臣们各自凑了些,将德陵给建起来,这种丢人的事,朱由检是一次都不想干。
好在‘中宫案’提供了几万的劳力,其中青壮就有七八千,而且还是无偿免费使用,除了口粮外,其他物料都有现成,极大减小了他的支出,这才没有再次出现群臣捐钱修建德陵的事故。
让朱由检稍微心安的是,他没有裁撤矿监,下面至少还有一些收入送进来,比如今年年底,就有一笔二十万两的银子,会随着许显纯的入京而押送到账,总算能稍稍填补空虚的內帑。
既然内帑没钱,那么朝廷呢?
目前大明朝廷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收税,而大明税收的种类,则是主要是田税,田税以实物为主,银两为辅。粮食不说,银两除了各地截留的外,押送京师的,不过两百多万两。
而这两百多万两也是有用的,给百官勋戚发放俸禄,三大营的军饷,皇宫的开支,七七八八的一下就用完了。
当然,这不是天启年的所有收入,除了征税外,因为辽东战事爆发,还加征了辽饷,这个辽饷是从万历四十六年开始收的,每年都有,基本不变,大概在520万两左右。
朱由检人生第一次朝会就这么虎头蛇尾的结束了,虽然有些遗憾,但好歹他的目的达到了,通过一连两个事件,向群臣展露了自己的强势,接下来的事情会好办很多。
华夏的集权制度发展到现在,只要中z央完备,地方基本没有作大的可能。更多的权力博弈,都在中z央,确切的说,是皇权和相权间的博弈。
明朝虽然没有了丞相,但内阁却取代了这一角色。自张居正上台,内阁在和六部的争斗中取得胜利,彻底将六部给压到身下,使之成为单纯的执行机构后,内阁就成了有实无名的宰相。
所以内阁辅臣,还有另一个名字,宰辅!
张居正之后,无数人想要复制他的成功之路,而其中东林党是最成功的,尽管东林党是在他的逼迫下才渐渐聚集的,是敌人,但往往敌人才是最了解你的人。
东林党通过讲学,议政,宣传自己的‘天下为公’的言论,从多个方面,窃取权柄,而无疑,他们也是成功的,一度达到了他们所谓‘众正盈朝’,左右朝政的地步。
所谓的‘六君子’‘七君子’并没有宣传的那么美好,那么坚贞,他们只是一群权力斗争下的牺牲品,是美化宣传出来的,将他们视为道德楷模,那是不负责任的。
东林党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好,所有的一切言论和行为,无不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和利益,他们只是一群封建士大夫,而不是革命先烈。
通过‘中宫案’,朱由检对这一点已经认识的非常透彻,他不论是对阉党,还是东林党,都不抱期望,他们只是封建士大夫,是因为权力而划分出来的党派,而不是后世的政党。
也许曾经的天启对东林抱有某些期望,但极度的期望往往带来的是失望,或许天启后期,疯狂的对东林打压,在诏狱中以酷刑虐杀杨涟等人,就是这种失望的体现吧。
在和相权的斗争中,如今朱由检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而这,不会是最后一步。当然,他最感谢的还是皇兄天启,为他留下了一个还不错的局面。
中枢中,东林一扫而空,留下的大多都是所谓的阉党,这些人在东林党的逼迫下,愿意投靠一个太监,本身也不是多么坚贞的人,而这样的人,无疑是很好控制的。
处理完国子监的学子后,朱由检便回到了乾清宫,看了一会‘中宫案’的卷宗后,时间已经来到了中午。
“万岁爷,该用午膳了。”刘若愚过来禀报道。
“嗯,去准备吧。”朱由检头都没抬,继续看自己的卷宗。
等他看完,午膳已经准备好了,数量不多,三菜一汤,但每个菜都很精美,色香味俱全,也看不出来是不是提前有人试吃,就算有,这个环节也不会出现在他面前。
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但很多人依然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不是舍不得吃,而是吃好,但不浪费,来到明朝,这个习惯朱由检依然带了过来。
每餐都是三菜一汤,绝不多,也绝不少,再少就说不过去了,让人觉得小气吧啦的时候,朱由检自己也吃的不爽。
唯一不同的是,以前是他和信王妃周氏一同吃饭,如今只有他一个人,皇后暂未册封,目前整个宫中,能和他一同吃饭的没几个。
“若愚,将许显纯叫来。”朱由检坐下后吩咐道。
“是,万岁爷。”刘若愚立刻下去传召。
朱由检如今正处于十七八岁,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龄,饭量很大,三道菜每个分量都足,但也刚刚够他吃,一个人正好吃完,非常符合他不浪费的习惯。
不得不说,御膳房的御厨们很有水平,菜做的好,这个量也把控的非常到位,不多不少,刚刚合适。
不过,吃到一半的时候,许显纯就来了,这倒出乎他的预料。按理说此刻他带着锦衣卫在宫外办案,没这么快能进宫。
“来的这么快?”朱由检随口问了句,筷子不停,朝一道黄焖羊肉夹去。
“参见陛下。”许显纯行了个礼,没敢起来,低着头回道,“京师中的人员都抓的差不多了,微臣正好在衙门内核对名单。”
“哦。”朱由检答了句,也没在意,而是西里呼噜的大吃起来,风格非常猛。这也是他前世养成的,当初他当了两年兵,后来才考进体制内工作,这个吃饭的风格就是的当时养成的,就一个字,抢。
虽然不符合他此时的身份,但不得不说,这种吃法非常的痛快,也非常的香。
光是听声音,就让许显纯觉得有些饥肠辘辘,进宫前他就准备用餐,然而听到皇帝传召后,立刻进来,此时勾起了馋虫,不自觉的咽了口口水。
朱由检瞥了眼,没去管他,依然照着自己的吃法大吃特吃,吃完后又喝了碗汤,才让人将食案撤下去。
期间,许显纯一直低着头,一动不动的跪着,哪怕饿也没让他动一下。
朱由检没有假惺惺的叫他一起吃饭,许显纯凶名是有了,但地位太低,还不够格和他一起吃饭。何况,对于自己手中的一把刀,一条狗,朱由检觉得,也没礼贤下士的必要。
“今儿天气有点凉,起来吧。”朱由检看了眼道。
“谢陛下。”许显纯稳稳的站起身来,哪怕跪了快小半刻钟,腿脚却丝毫没有发麻的感觉
“‘中宫案’的犯人,还有京外的没有去捉拿吧?”朱由检敲了敲桌子问道。
“是的。”许显纯道。
“定了人选吗?”朱由检停下了敲击的动作。
“还没有,不过大体是让当地的千户捉拿。”许显纯低着头道。
“人犯主要是集中在东南江浙吧。”朱由检想了想道,然后也不等地方回答,断然道,“这次行动,你亲自带人南下,去捉拿案犯。”
许显纯一愣,然后立刻应道,“微臣遵旨。”
“这次你多带个人,将驸马巩永固带上,让他多听,多看,多学,有合适的事,也可以让他去做做。”
“是。”许显纯身体一震,低头答应。
随后,殿内陷入了良久的沉默,朱由检不说话,许显纯不敢出声,依旧弯着腰,默默的站着,等候着皇帝后面的吩咐。
不过在天启三年,东林党为了减轻自身负担,以优恤百姓为名,减免了北直隶八府的田赋加派,又以西南发生“奢安之乱”为名,令湖广、广西、四川、云南四省加派留作当地援黔援蜀之用,不再解往北京。
就这样,经过东减西免,天启三年的田亩加派只收了348万余两。辽东旧饷72万两,盐税加派32万两,新增关税6.5万两,加上其他收入,总共收银462万余两。
天启三年的辽饷收入是462万两,而因为当时辽东局势恶化,辽饷支出高达628万余两,由于赤字高达160多万两,于是又有了征收杂项的规定。
什么是杂项?
杂项的种类很多,但大部分都是从地方政z府和士绅要钱,什么优免丁粮、抽扣工食、马夫祗候等,以及房地产交易税和当铺的税收。
除了留给西南平定奢安之乱的钱,共计收了180万两,差不多将辽响的窟窿给填了。
之后天启年的收入变化一直不大,沿用天启三年的旧例。
只是在五年的时候关税加派收到了二十万两,多了十几万两。
除了皇帝的内帑空了,基本上朝廷的收入和开支差不多,按理说,不发生大的变乱,应该勉强能维持下去。
但朱由检却深知,事情不是这样的。
辽饷其实加的根本不重,重的是中间官员的上下其手,中z央说收九厘,地方能收九两上来,这种可怕的陋习,将问题放大了上百倍。
在这段时间处理政务的过程中,朱由检已经接到了陕西的奏报,农民起义的端倪已经出现,虽然不是他熟悉的高迎祥和李自成,而是什么王二,但加派辽响的弊端已经出现。
更不要说,历史上崇祯这个白痴,一上台就被东林党忽悠的找不着北,到了崇祯元年,杂项收入直接掉到六十万两,整整少了一百多万,如此巨大的窟窿,根本没办法填补。
于是,第二次加征开始了,辽饷从九厘收到十二厘,钱收上来了,可以打后金,但国内的农民军却无法遏制,农民起义爆发,要剿,但没钱,怎么办?
加征剿饷。
于是农民军更多了,军费要更多。
怎么办?
再加征练饷!
练饷没收上来,大明就轰然垮塌了!
这就是一个死循环,税收和后金和农民军成了一个结,一个催着一个爆发。
而这一切,在朱由检登基时就已经出现了端倪,天启七年七月陕西爆发的王二起义,就是各种问题大规模爆发的开端。
“难办啊!!!”朱由检看着三个词,税后、后金、农民军三个词仿佛组成了个怪兽,朝着他扑来。
这三个环环相扣,一环套着一环,但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只要有钱,农民起义可以遏制,后金可以抵抗。
但是,搞钱的话,加税是不可能加税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加税,士绅一体纳粮不敢干,只能从歪门邪道想想办法。
比如说,做生意。
以皇帝的身份,想要做生意还是很简单的,只要不怕骂。身为一个后世人,别的朱由检不敢说力压古人,但这脸皮和见识却可以。
骂就骂,钱到手就可以。
到时候老子手中有钱,朝廷没钱,谁当爷还说不定呢。
做生意,必须做生意。
杂项的加派必须维持下去,一个子都不能少,谁少就弄死谁。等老子做生意弄到了钱,再来改革税收,减免辽饷。
“娘的,明天老子就去巡视禁卫,宫禁制度一定要加强。”暗骂了一句,朱由检重新恢复镇定。
“陛下,大明门外正是闹市,如今太学生聚集,声势浩大,宜当迅速处理。”明了情况后,首辅黄立极迅速建言。
这个提醒,倒是让朱由检对黄立极刮目相看。
今天早朝,几次三番都是这个他从没听过名字的首辅发言,不说别的,至少切中核心的能力很强,每每都点中在关键时刻。
暗暗在心中记住首辅名字后,朱由检立刻颔首道,“首辅所言极是,朕倒要亲自问问,这帮子生员,冲击皇城,到底所为何事!!!”
“圣上有旨,摆驾大明门。”
随着刘若愚的叫声,浩荡的仪仗,带着中枢朝臣前往大明门。至于其他官员,嗯,这个时刻,你不滚去办公,还想跟着去看热闹,是不是不想干了?
明朝的大明门非常突出,整体是个T型广场,最南端开门,是为大明门。
大明门东西两侧城墙上,有很多门洞和建筑,那是各个衙门的办公地点,什么六部啊,五军都督府啊,锦衣卫衙门啊,都在这里。
而在大明门到京师内城门的正阳门之间,有一小块方形的区域,内有十字街道,北接大明门,南接正阳门,东接东江米巷,西接西江米巷,是贯通内城东西的交通要道,也是勾连内外的重要道路,官面上称呼天街,民间则称棋盘街。
这里人流如织,商业繁茂,大夫勋贵频繁可见,可谓寸土寸金,地价比之后世的一环二环,不遑多让。
然而现在,这里却万人空巷,商家和行人统统走出自己的场所,无不足伸头望向前方,哪里一群澜衫之人,聚众在一起,大声喧嚣叫嚷着什么。
“这是干啥子啊?”老北京人开始聊开了。
“冲击官府呗。”一些见多识广的行商扯开嘴吹起来。
在明代,生员聚众冲击官府的事情简直非常常见,尤其是到了末期,几乎处处都有,而当地官府因为各种原因,往往也是从轻发落,这就更助长了他们的气焰,生员们成群结队,横行无忌,甚至干预当地官府的行政。
而这种现象发展到巅峰,就是《五人墓碑记》所描述的苏州暴乱事件,在当地生员士绅的鼓动下,苏州市民盲目听信听从,打死了到当地执行公务的两名官差,更是将和后世省委书记相当的巡抚给逼的躲进厕所。
随着一些行商的宣扬,这些天子脚下的居民顿时感觉自己长见识了,这是从未有过的新奇体验。
“真是长见识了,这些书生胆子可真大,竟然敢找皇帝老爷的麻烦!”一个大爷感慨道。
天子脚下,首善之地,的确从未发生过生员聚集冲击官府的事,更不要说是冲击大明门这等国门了。
不仅是当地老百姓,就连各地的行商、旅客,也都纷纷大开眼界。
第一次见到有人找皇帝老爷的麻烦,真新鲜!真带劲!
值此场景,当浮一大白!
有人咂巴着嘴,四处寻摸着,想要找点吃食,垫吧下满口生津的嘴。
“喂,那边卖瓜果的,过来下!”
“来喽,老爷。”
一时间,各种瓜果蜜饯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老北京的爷们儿们啃着瓜果,着实充当了一会吃瓜群众。
而大明门前,聚集的生员们丝毫不知道自己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依然在慷慨陈词,他们各自叫嚣着,喊着各种口号。
忽然,一声高喊响起,“大明养士两百载,仗义死节就在今日!!!”
“仗义死节就在今日!”
随着呼喊声,这群太学生顿时狂热起来,纷纷红着眼举着手大喊一声,最后,带着满脸必死决心,怀着某种崇高的志向,呐喊着冲向了大明门。
还别说,这次他们的冲击真的起了点作用,维持秩序的宫禁面对这群疯狂的太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办,又不敢动手,只能徒劳的拦着。
然而刚开始还能拦住,但等过了一会,太学生们见宫禁畏畏缩缩,不敢动手,他们顿时更加嚣张起来,完全无所顾忌,合着身子就往前冲去。
“冲啊!”
“陈大学士是无辜的!”
“放人,放了陈翰林!”
“打倒阉党,打倒魏忠贤!”
“清君侧!!!”
最后一句呼声出来,一些人纷纷脸色大变,尼玛的,清君侧都出来了,摊上大事了啊!
太学生们气势如虹,宫禁根本拦不住,直接被冲散了人墙,让这群澜衫来到了大明门下!
轰隆!
数百人冲进了门洞,齐齐拍打撞击红漆大门,包着铜钉的大门被他们拍的咚咚作响,汇聚起来,简直震耳欲聋!
刚刚在护卫的簇拥下,走到城门楼上的朱由检吓了一跳,轰隆声响起的一瞬,他只觉得地面晃动了下,吓得他以为地震来了。
好在晃动只有一下,而后立刻停止,才没让他惊慌失措。
他探头往城外一看,正好看到裸露在外的生员,这群人分布在几个门洞中,不停的拥挤冲击,将大门弄得砰砰作响。
“该死!”朱由检大怒,这一幕简直颠覆了他的印象,明朝竟然还有这么张狂的人,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朱由检此刻还不到这个地步,但他怒了,自然有人承受。
嘎吱!
被澜衫们拍打的大明门忽然打开了,出乎预料的场景,顿时令他们愣住了,门开了,自己似乎可以找圣上要个说法了。
只是,等他们反应过来已经晚了,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群身高体壮,盔甲鲜明的大汉将军。
大汉将军虽然被人戏称样子货,但那也要看和谁比,固然比不上凶悍的缇骑,但对上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却是毫无问题,所谓身大力不亏,他们身高在这,碾压这群太学生自然是毫无问题。
何况,他们手中还有木棍。
“打!”随着一名金甲锦衣卫军官的大喝,大汉将军们成群结队的冲了过来,手中木棍高高举起,然后重重落下,噼里啪啦的打在太学生们身上。
哎呦!
遭到打击,太学生们顿时懵了,痛呼之声此起彼伏,但他们从未遭到过这样的暴力对待,一时间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只知道抱着头四处乱窜。
不一会就被大汉将军冲散,随后一一被压服,跪倒在地。
大明门前,立时黑压压的跪了一片!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花读书香》回复书号【297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