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非主流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手握薪水系统,我在明末月入两千两后续+完结

手握薪水系统,我在明末月入两千两后续+完结

看快前面 著

其他类型连载

这些人一个个皆是满脸堆笑,目的无非只有一个——希望能够把自家的侄子塞进韩熙所率领的队伍之中,好跟着沾点儿光,分上一杯羹。于是,一份大捷奏折便当天就被书写出来,一天就送到了京师中。京师朱常洛闻听大胜,大喜,自己登基没多久边关就传来好消息,是好兆头。于是让人快马加鞭让蓟镇将俘虏押送到京城。消息传递快的惊人。无奈,韩熙只能带着一众将领的侄子,加上自己五十骑兵押送俘虏进京。蓟镇离京师只有三百多里路程,众人骑马快行,两日便到达京师。两日后看着略显雄伟的京师,韩熙直摇头“完了,完了。”韩熙押解着一群俘虏环绕着京师缓缓前行,足足绕行了小半个圈子之后,最终抵达了安定门。安定门乃是将士们胜利收兵回城门户,同时也是位于京城北面的两座重要城门中的一座。当...

主角:韩熙温岚   更新:2024-11-18 15:0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韩熙温岚的其他类型小说《手握薪水系统,我在明末月入两千两后续+完结》,由网络作家“看快前面”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这些人一个个皆是满脸堆笑,目的无非只有一个——希望能够把自家的侄子塞进韩熙所率领的队伍之中,好跟着沾点儿光,分上一杯羹。于是,一份大捷奏折便当天就被书写出来,一天就送到了京师中。京师朱常洛闻听大胜,大喜,自己登基没多久边关就传来好消息,是好兆头。于是让人快马加鞭让蓟镇将俘虏押送到京城。消息传递快的惊人。无奈,韩熙只能带着一众将领的侄子,加上自己五十骑兵押送俘虏进京。蓟镇离京师只有三百多里路程,众人骑马快行,两日便到达京师。两日后看着略显雄伟的京师,韩熙直摇头“完了,完了。”韩熙押解着一群俘虏环绕着京师缓缓前行,足足绕行了小半个圈子之后,最终抵达了安定门。安定门乃是将士们胜利收兵回城门户,同时也是位于京城北面的两座重要城门中的一座。当...

《手握薪水系统,我在明末月入两千两后续+完结》精彩片段


这些人一个个皆是满脸堆笑,目的无非只有一个——希望能够把自家的侄子塞进韩熙所率领的队伍之中,好跟着沾点儿光,分上一杯羹。

于是,一份大捷奏折便当天就被书写出来,一天就送到了京师中。

京师朱常洛闻听大胜,大喜,自己登基没多久边关就传来好消息,是好兆头。于是让人快马加鞭让蓟镇将俘虏押送到京城。

消息传递快的惊人。

无奈,韩熙只能带着一众将领的侄子,加上自己五十骑兵押送俘虏进京。

蓟镇离京师只有三百多里路程,众人骑马快行,两日便到达京师。

两日后看着略显雄伟的京师,韩熙直摇头“完了,完了。”

韩熙押解着一群俘虏环绕着京师缓缓前行,足足绕行了小半个圈子之后,最终抵达了安定门。

安定门乃是将士们胜利收兵回城门户,同时也是位于京城北面的两座重要城门中的一座。

当韩熙一行迈入城门之际,遭遇了数次严密的盘问与检查。

消耗将近了两个时辰,韩熙及其队伍方才获得准许踏入京城之内。

押解着俘虏的队伍,自然吸引来了街道两旁众多百姓好奇的目光。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并未引发任何严重的交通堵塞现象。

原来,根据当初的规划设计,安定门主要用于通行兵车和军队等军事用途。

平日里,普通老百姓极少会选择从此处经过,而居住在附近一带的人们,大多都是隶属于京营的军属。

待韩熙等人安顿于一处军营之后,紧接着便接到通知,需在军营静候陛下的召见,不可随意走动。

这一消息令韩熙倍感诧异,只是抓获了一百多个俘虏而已,竟然能够惊动陛下亲自接见?

韩熙并不知道的是,朱常洛心中盘算着要借此次契机,彻底扭转沈辽兵败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所以才会接见韩熙这么一个低级军官。

要不然就算锦衣卫的千户,都没机会面见皇帝。

一夜过去,第二天黎明时分,天色尚未大亮之时,韩熙就已经被一名太监引领着匆匆入宫。

在前往皇宫的途中,那位太监不厌其烦地向韩熙讲解着各种各样繁琐复杂的宫廷礼仪事宜。

但此时的韩熙早已心不在焉,对于这些规矩制度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太监所言从他的左耳朵进,又迅速从右耳朵溜走。

太监见此,也不以为意,以为韩熙是因为第一次见陛下龙颜,紧张的。

但事实是,此时韩熙想着,见完皇帝就快些离开京城。

因为明光宗这个月就要死了,到时京城一定会很混乱,一个不好就惹祸上身。

很快韩熙被带到一偏殿中等待召见,这一等,又是几个时辰,期间韩熙一直站着,不能挪动位置,就像站军姿一样,着实难受。

就在韩熙打哈欠时,总算有一位太监过来传召了。

“韩千户,陛下召见,随我来吧!”小太监走到韩熙身边低声说道。

“唉!”韩熙活动了下筋骨,随后跟在小太监身后,双腿站得都有些发麻。

很快,韩熙跟着太监兜兜转转,不知走了多久,才进入一处宽大的皇宫内。

进入宫殿内,韩熙只是用余光快速扫视场上一眼,马上给坐在正位的皇帝行礼:“末将见过陛下。”

行礼后,韩熙抬头看了一眼皇帝。


“哥哥有所不知,辽东那地方,走私一趟,就能赚上万两白银,一年赚个二三十万两不是问题。”韩熙小声说道。

“真的?那里现在可是在打仗呢。”魏忠贤满脸狐疑。

“打仗东西才更金贵,哥哥等我好消息吧。”韩熙面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见此,魏忠贤也是笑起来:“兄弟的本事,咱家能不知道么,到了前线,兄弟需要什么,跟哥哥说一声便是。”

得了,现在和魏忠贤称兄道弟,如果未来崇祯还上位,三族大礼包没跑了。

次日清晨。

韩熙再次面见了皇帝,只是物是人非,这次和上次相比,倒是没等太久。

“韩参将,你警示的奏折朕都看过了,此时辽东危机,韩参将可有应对良策。”朱由校坐在皇位上问道。

“陛下,只需让末将招募五千兵卒,训练一年时间,三年内定能收回辽东两镇。将女真打回长白山。”韩熙马上表态说道,至于什么良策,也没说。

“黄口小儿,国家大事岂是你胡言乱语的。”一身穿红袍的老者站出来呵斥韩熙。

韩熙看了老家伙一眼,又是上次那个老毕登。好像是内阁府臣叶向高,任官期间经历了三朝皇帝,能从万历留下来的老臣都是有实力的。

不过人老了,做什么事情都偏向沉稳,走一步探十步,换句话说就是没啥作为。

“嘿嘿,我就是胡说八道,你能把握咋滴。”韩熙在心中腹诽。

“韩参将真有信心三年内收复辽沈两城,将女真打回长白山?”朱由校有些狐疑问道。

虽然朱由校只有十五六岁,但并不像崇祯一样,轻易就被人忽悠了,通过孙承宗的教导,朱由校对于辽东形势还是比较悲观的。

“我泱泱大明,打个人口几十万的蛮子,三年还不够么?如果不够,定是朝堂诸公尸位素餐,无能。”韩熙声音不大,但却是在大殿内回音不断。

在场所有臣公都是愣住,一时没反应过来。

一个低下武将居然敢骂他们尸位素餐,无能?

叶向高第一个反应过来,马上出列高声喊道:“陛下,请将此满口胡言贼子打入大牢。”

“黄口小儿,胡言乱语,胡言乱语。”

“请陛下定此撩,藐视朝堂之罪。”

一群大臣都是对韩熙口诛笔伐起来,看起来就像失心疯一样。

韩熙嘴角抽搐,算是领教东林党喷人的能力了。

见场上一下失控起来,朱由校也是愣了好久,最后仔细打量一眼韩熙。

被一群内阁大臣对着脸喷,韩熙依旧风轻云淡,并没有露出一丝害怕,朱由校感受到一股“闯”劲。

朱由校看了一眼身边太监,太监马上会意,于是大喊道:“肃静,肃静,肃静。”

太监那鸭公嗓喊了三声肃静,大殿内十几个大臣这才安静下来。

“韩参将暂且下去听候调遣,诸位臣公接着商议熊爱卿的任职问题。”朱由校直接为场上的闹剧定下基调。

韩熙行了一礼,随后退出大堂。

出了皇宫,韩熙瞬间觉得空气都是甜美的,经过今天这一场闹剧,想必他的威名定然响彻整个大明官场。

到时去来辽东,谁敢给他脸色,一个大比兜就抽过去,老子内阁大臣都敢骂,你个巡抚,总督敢在老子面前炸刺,不抽你还给你面子?

当然,这样做的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断粮,断饷。

不过无所谓,就当提前适应军阀头子生活。


月薪从两千两,上涨到了两万两每月。

行吧,辽东就辽东吧,开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太多。

领了圣旨的韩熙,匆忙去兵部询问物资的事情,等到的回复是,等通知。

合着让韩熙押送物资,物资和人都没准备好,不用想,定然是因为大殿的表现被东林党的人穿小鞋了。

韩熙感到颇为无奈,现在只能返回营地等待消息。

不过,营地里还有五十名弟兄等着吃饭,总不能在京城无所事事地干耗着。

虽说京城中的军营提供饮食,但都是一些冰冷且散发着馊味的残羹剩饭,想吃好的还要自己掏钱。

更糟糕的是,若想让他们代为照料战马,还得额外支付银两购买草料。

毕竟,上百匹战马每日所需的草料费用可不低,至少也得四五两银子。

像京城军营这些吸血鬼般,不吸血就好,还想他们套钱帮你养马,那是想都不用想。

因此,当韩熙回到军营之后,别无他法,只得开启属于自己的薪水系统,想从中寻觅些许能够换取银钱之物。

韩熙熟练地操作着经过升级改造后的系统界面,惊讶地发现以前那些以平均物价标注的商品已经没有了。

取而代之的则是以地域为界限所做的详细区分后的平均价格。

这算是系统优化了吧。

韩熙轻轻点击了一下“湖广“选项,仔细查看起当地的稻谷价格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每石稻谷竟然只需三钱银子!

这个价位相较于从前便宜了两倍有余啊!

“难道跑来京师出售大米吗?”韩熙不禁嘴角一阵抽搐。

就在这时,一道灵光闪过韩熙的脑海,他迅速滑动手指,将地图直接切换至阿三的故乡所在之处。然后寻找自己想到的东西。

没错,韩熙要找的东西就是金贵的香料。

很快韩熙瞪大双眼,一脸不可置信之色的看着系统面板“这,这和白送有什么区别?”

上百种香料出售价格,都是系统最低价格,一文一斤。

“嗯!明天去试试看,也京城的香料价格能让自己赚多少。”韩熙在心中想着,随即又在薪水系统内的商城选了三样商品。

次日清晨。

韩熙穿上便衣,带着韩六,韩武离开军营,在京城内乱转了一个时辰,才去到了民间的大坊市。

韩熙先是选了一家门面颇大的典当铺子走了进去,只见几个店小儿正打着瞌睡,而一位掌柜独自一人敲打着算盘。

店小二当着掌柜面打瞌睡,这场景也是让韩熙感到惊奇的很。

掌柜感觉室内暗沉一些,察觉有人进来,便是停下算账,看向进来的韩熙一行人。

随即又低下头接着算账,同时口中问道:“是来赎东西,还是当东西。”

“当东西的,掌柜你看看这东西能当多少银子。”进门的韩熙说着,就从韩六身后篮子内取出一白布包裹之物打开。

这时掌柜再次停下手来,抬头看向柜台上的东西。

只见是一个像马蹄一样的东西,顶部有一对耳,形状有些像丹炉,但内里那透明的外罩,应该是琉璃。

“斯~这是何物?”掌柜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东西,但他知道面前东西不简单。

光凭内里那层透明琉璃,就能断定这定是一件珍贵物。

“这是从欧罗巴国流落过来的宫廷御用灯,一盏九十九。可精贵了,要不是缺银子,我都不会拿出来典当。”韩熙小声说道。


温芹脸上有些委屈,但也不敢说什么。

“跟我进屋子。”温岚放下锄头向屋子走去,温芹只能默默的跟了上去。

只见温岚进屋后,在一书架翻找片刻,从中找到一本书籍。

“这是我托人从京城弄回来的,你拿回去好好研究下,赶紧和那小子圆房,怀上一孩子。”温岚将书籍塞到温芹手中。

温芹看着手上书籍封面,顿时面红耳赤起来。

“嗯!”温芹将书收入怀中,脑袋就是低了下去。

温岚见了直摇头,孺子不可教也。

夜里,温芹和韩熙同被而眠,一只小手在上下摸梭着。

正准备睡觉的韩熙睁开眼睛古怪的看着身旁温芹,感受到注视的目光,温芹小手不自觉的收了起来,脑袋埋进被子里,生怕被韩熙看到。

“莫名其妙。”韩熙闭上双眼接着睡觉。

次日清晨。

天还没亮,韩熙早起,准备带队去一趟蓟镇,蓟镇离冷口并不远,快马一天能到,像押送这样的活,快则两天,慢则三天。

韩熙穿好衣服,刚刚出门,便看到从小门过来的温岚。

只见温岚穿着一件深色显老的衣裙,一头黑色长发盘起,三十多岁的年纪,打扮却像四五十老妇。

“今日我想跟着你的队伍进县城一趟,回来的时候记得来县城接我。”温岚开口说道。

“嗯!我去准备下马车。”韩熙说道。说完便准备离开,却是被温岚喊住。

“看你这乱糟糟的头发,芹儿怎么做妻子的,明日我安排两个丫鬟伺候你的起居。”温岚脸上露出一丝不悦的神情。

韩熙听后面无表情,自家母亲也不是第一次往他这里塞女人了,但可惜的是,整日塞些毛都没长齐的丫头片子,这让他很难办。

“嗯!”韩熙都懒得拒绝,过段时间直接留在县城干活就是。

温岚见此,露出一丝笑容,随即对着小门喊道:“阿兰,阿香,还不快些过来伺候老爷梳头。”

“是,老太太。”

只见两个身材高挑饱满,五官端正,面容白皙透红的女子从小门走进来。

看到两女,韩熙讶异了下,母亲这次找了两个成熟的女子来,面容长的都十分精致,放到坊间里,定然会有三姑六婆骂上一句狐狸精!

“老太太,还是让我给夫君梳头吧。”温芹不知何时起身,神情显得有些慌乱。

“哼,你先把自己的头发梳理好再说。”温岚有些怒其不争的说道。

温芹闻言,下意识的低下了脑袋,心里升起一丝危机感。

韩熙有些无奈摇头,随即说道:“还是让阿芹来吧。”

很快,韩熙带着五十骑兵押送俘虏去九边之一的蓟镇。

蓟镇已经有十几年没经历过战争,腐败异常,军备废弛,没有什么战斗力,都快成为一个养老的地方了。

在前往蓟镇的路上,韩熙先将母亲温岚送入迁安县城,随后带着俘虏沿着河道前行两天到达蓟镇。

蓟镇管理的地方并不只是一个镇,而是京师两千多里的长城线,从山海关一直绵延到居庸关。

蓟镇,建立目的是牵制其他边镇和京营,是一处比较特殊的重镇,内长期驻扎十万兵员额度,总兵和副总兵就有数个,分守蓟镇各地。

九边中,只有宣府和大同能与之比拟。

在第二日中午时分,韩熙并没有第一时间进入蓟镇,而是在蓟镇外十里处的一处凉亭停留。

“消息都传到了?”韩熙问道身边传令的探哨。


正常报功,从核查到最后发赏,前后最少三个月起步,等上半年时间属于正常事情。

这还是用钱银打点后的情况,否则就给你直接石沉大海。

所以韩熙早就另辟赛道,蓟镇想买功劳的人,多的是,而且价格还比正常上报的拿到多出一倍。

韩熙早已经和这些建立了一个小圈子,长期供应军功。

“已经送到,这时候应该在赶来的路上。”探哨低声回答。

韩熙点头静静等待起来,过了片刻,远处掀起一片尘埃,只见数十骑兵奔驰而来。

看到最前头的身穿铠甲的老者,韩熙急忙下马心想,总兵怎么亲自过来了。

此时驻守蓟镇的总兵是李怀信,万历皇帝从不上朝,官位空缺也不填补,所以很多朝廷将领和大臣都已经头发花白,很少能看见年轻面孔。

待马队靠近的时候,韩熙急忙上前拱手行礼:“见过总兵,总兵怎么亲自过来了。”

李怀信并没有回韩熙的话,而是下马,查看了那些俘虏一眼,只是观察俘虏双腿,便能判断是不是真鞑子。

长年骑马的鞑子,双腿短小粗壮且有些畸形。

“哈哈哈哈,你小子这是将鞑子的部落给端了吧?”李坏信笑的胡子乱颤起来,也没去看车上鞑子的头颅。

俘虏都有了,头颅自然不会是假的。

“一切都是总兵指挥有方,才有这次大胜。”韩熙一脸严肃说着鬼扯的话。

像韩熙这些驻守卫所按照规定,有五十人以上外出都是要报备的。

但现在蓟镇军纪废弛,只要上面有人,这都不是事情。

李怀信眉头轻挑,最后戳着韩熙的脑门道:“韩憨子,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油嘴滑舌的儿子。”

没错,韩熙的父亲跟随李怀信参加过两年前的萨尔浒之战,借着这层交情,韩熙攀上一丝关系。

“呵呵呵,边境苦寒,都是生活所迫。”韩熙露出一丝无奈的笑容。

李坏信看了一眼韩熙,最终还是没有再多说什么。

对于韩熙的事情,李怀信心中底清,但都是一直保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卫所军被拖欠军饷已经是常态,最久甚至拖欠三四年,才发一年的饷,而且中途还被贪不少。

官场上的风气就是这样,大家心知肚明,又能怎样呢?

“呵呵呵!这蓟镇上下,谁人不知晓啊,要说最为富有的,那可非你韩小子莫属啦!”

说话之人乃是周围一众中年将领们,他们纷纷哈哈大笑起来。

面对众人的调侃,韩熙嘴角微微一扯,露出了一抹似笑非笑的神情:“嘿嘿,那就承蒙各位叔伯多多关照咯!”

要知道,在场中的一众武将,随便挑出一个来,官职都要比韩熙高出那么一两个级别。

他们不是参将,便是副将之类的角色,可以算得上是明朝武将当中的中层人物。

相比之下,韩熙这个小小的千户,实在只能算作是一个底层的武将罢了。

就在这时,李坏信突然伸手拍了拍韩熙的肩膀,以长辈的口吻说道:“你呀,别看年纪轻轻,但这领兵打仗的本事,倒是有我当年几分模样,放心吧,此次我定会如实地将你的功绩呈报上去的!”

听闻此言,韩熙不禁心头一颤,嘴角更是不受控制地抽搐了几下。心中暗自思忖道:“这,这叫什么事嘛!”

可还没等韩熙回过神来想办法拒绝呢,便已经被一群副总兵、参将以及游击将军们给团团围住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