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非主流中文网 > 现代都市 > 回到三国做刘禅刘闪张贵人全文+番茄

回到三国做刘禅刘闪张贵人全文+番茄

排骨 著

现代都市连载

董允、郭攸之送来刘闪想要的资料,由于不能完全识这个时代的文字,刘闪只能让他们口述,自己重新记录了一份。看着这些材料,刘闪深切感受到大汉当前的危机和战争的残酷。在汉代的鼎盛时期,全国人口数大约在五千万左右,据他们提供的数据,现在魏、蜀、吴三国人口总数仅有800余万!其中大汉的人口大约105万,而吴、魏两国的人口数大约在240万和450万左右。在这个时代,战争几乎全部以人为主,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战力的重要指标,大汉竟然不到魏国的1/4,如果再这样消耗下去,最终灭亡的必是大汉!现在的大汉,军队只有20来万,能算得上“精兵”的不足10万,这个数量与魏、吴两国的80万和40万相比,简直少得可怜。难怪诸葛亮每次北伐都不敢涉险,如果失误一次,哪怕...

主角:刘闪张贵人   更新:2024-12-06 15:1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刘闪张贵人的现代都市小说《回到三国做刘禅刘闪张贵人全文+番茄》,由网络作家“排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董允、郭攸之送来刘闪想要的资料,由于不能完全识这个时代的文字,刘闪只能让他们口述,自己重新记录了一份。看着这些材料,刘闪深切感受到大汉当前的危机和战争的残酷。在汉代的鼎盛时期,全国人口数大约在五千万左右,据他们提供的数据,现在魏、蜀、吴三国人口总数仅有800余万!其中大汉的人口大约105万,而吴、魏两国的人口数大约在240万和450万左右。在这个时代,战争几乎全部以人为主,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战力的重要指标,大汉竟然不到魏国的1/4,如果再这样消耗下去,最终灭亡的必是大汉!现在的大汉,军队只有20来万,能算得上“精兵”的不足10万,这个数量与魏、吴两国的80万和40万相比,简直少得可怜。难怪诸葛亮每次北伐都不敢涉险,如果失误一次,哪怕...

《回到三国做刘禅刘闪张贵人全文+番茄》精彩片段


董允、郭攸之送来刘闪想要的资料,由于不能完全识这个时代的文字,刘闪只能让他们口述,自己重新记录了一份。看着这些材料,刘闪深切感受到大汉当前的危机和战争的残酷。

在汉代的鼎盛时期,全国人口数大约在五千万左右,据他们提供的数据,现在魏、蜀、吴三国人口总数仅有800余万!其中大汉的人口大约105万,而吴、魏两国的人口数大约在240万和450万左右。

在这个时代,战争几乎全部以人为主,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战力的重要指标,大汉竟然不到魏国的1/4,如果再这样消耗下去,最终灭亡的必是大汉!

现在的大汉,军队只有20来万,能算得上“精兵”的不足10万,这个数量与魏、吴两国的80万和40万相比,简直少得可怜。

难怪诸葛亮每次北伐都不敢涉险,如果失误一次,哪怕折损个几万兵卒,对大汉来说已是沉重的打击!然而,这对吴、魏两国来说却不值一提!

看到当前的粮食产量,刘闪又捏了一把汗!

当前,国内的军粮主要以稻谷和部分小麦为主,在蜀中各地,这些都是一年生作物;只有部分地区少量种植了一些豆类,主要用于马料。

现有的粮食生产量,只能基本满足国内百姓的温饱,就算想扩充军队也无多余的粮饷,如果再出现自然灾害或人为的战争损失,必将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

当前的益州,除成都平原以外,很多地方都是丘陵地带,适合种植的红薯、土豆、玉米等农作物都在明朝前后才会传入,刘闪觉得特别可惜。

在刘闪生活的现代,经常有人指责诸葛亮和姜维穷兵黩武,空耗了大汉的国力,这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按他们的说法,如果诸葛亮和姜维能让大汉休养生息,等到兵强马壮时,再与魏国决战方为上策。

以前,刘闪也是这种看法。然而,他看到这些资料之后,终于理解到诸葛亮和姜维的无奈:他们的数次北伐,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道理很简单:大汉在休养生息的同时,吴、魏两国也在休养生息,这两国的战争潜力是大汉的2倍和4倍!正所谓“强则恒强”,不论战或不战,大汉始终是最弱的一方!唯有设法以少胜多,以战止战,才是上上之策。

刘闪既不懂行军布阵,也不懂兵法韬略,想要以少胜多或多打胜仗,除了拥有魏延、姜维这样的良将之外,兵卒的战斗力和武器装备也是重要因素。

这个年代没有基础的科学研究,没有相关的技术人员,更没有配套的原材料生产工厂,就算刘闪拥有许多知识,他也不可能造出飞机坦克等先进武器。

刘闪只能琢磨着,能否依靠自己超越这个时代的见闻和知识,将现有的各类武器加以改进。

“陛下,你不宜再往前走了!”黄晧小心地提醒道。

刚才,刘闪心里一直在想事情,经过黄晧的提醒,刘闪这才注意到,眼前的建筑跟披香殿有点类似,应该是某个妃嫔的寝殿。

刘闪停下脚步,疑惑地问道:“为何?”

“陛下,这里是永宁殿,是张皇后的寝殿。”

刘闪想起昨日翻牌子时那位内侍的话,心里也很好奇:这位张皇后能让刘禅十年不想见她,到底得有多丑?

“无妨,朕去看看!”

刘闪径直往里走,黄晧急忙上前两步拦住,躬身说道:“陛下,要不要先去通传?”

“不必,你们不用跟来!”

“诺!”

刘闪怕被张皇后的丑陋吓跑,从而引起尴尬,于是轻放脚步,慢慢地进入殿内。

殿内被打扫得极为整洁,却十分冷清。

殿后方是小花园,一名青衣婢女,正拎着水桶浇灌园内的花草,刘闪只能看到她的背影和及腰的长发。

此女子大约二十五六岁年纪,比自己略矮一点,从背影和侧面看来,她长得比较丰满,估计120斤左右,身体十分健壮,完全不像张贵人或其他婢女那般弱不经风。

桶里的水很快就用完,女子快步走向井边,熟练地放下木桶。片刻之后,她轻松地单手拎着木桶来到园边。

这一次,刘闪看清了她的面部,这是一张娃娃脸,白晰的圆脸蛋未施粉黛,看起来肉嘟嘟的十分可爱,刘闪很想上去捏两把,最终还是忍住了。

永宁殿并不大,刘闪四周看了看,仍然没找到那位长得很丑的张皇后,也没看见其他的婢女。

刘闪知道,后宫的嫔妃由于等级的不同,配置的婢女数量也不同,披香殿的张贵人身边有四个婢女,而这里却只有一个。

婢女正在细心地拔除园内的杂草,刘闪确认永宁殿只有她一个人,寻思着,或许张皇后带着婢女,向吴太后请安去了吧。

没有见到奇丑的张皇后,刘闪难免觉得有些郁闷,悄悄地退出了永宁殿。

黄晧立刻迎上来,刘闪未等他说话,提出想参观生产和储存兵器的武库,黄晧脸上满是欣喜,几名内侍急忙离去。

少时,几名内侍眉飞色舞地拎着几个笼子过来,笼子里,竟是几只体型健壮的斗鸡!刘闪自然哭笑不得。

原来,刘禅特别喜欢斗鸡,又惧怕吴太后和诸葛丞相,经常以“巡查武库”为名,瞒着他们前往宫外斗鸡,这些事情自然瞒不住众大臣,但刘禅毕竟是皇帝,他们也不敢说什么。

前几日丞相病危,近两日又逢丞相病故,在这个特殊的时候,黄晧不敢再提“巡查武库”之事,如今刘闪主动提出,难怪他们马上就来了精神。

刘闪未动声色,询问了宫中斗鸡的数量后,立刻下令,将三十多只斗鸡,全部送到膳房做成鸡汤,黄晧纵有万般不舍却不敢违抗。

“报!”

就在刘闪即将巡查武库时,一人飞奔而来:“陛下,南人再发叛乱,越巂郡郡守被杀!”

卧槽!难道自己穿越而来,做了某些事情改变了历史?诸葛亮七擒孟获之后,南中地区便从此归顺大汉,史书上不都这么说吗??

现在北有强魏,东有吴国,南有叛乱,简直是危机四伏!

难道……自己注定是个亡国之君?

“传众臣,崇德殿议事!”

文中的人口数量借鉴晋初史料统计,作者考虑到在这之前几十年仍有战争,所以适当加了一些;此人口不含“蛮”、“羌”等“外族”;作者尽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但本文毕竟不是历史,各位看官仅供娱乐,不必深究。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却又有所不同。

魏延身为蜀国上将,战场上取得人头无数,自然不愿被杨仪呼来唤去,于是抢先一步退入汉中。他想到杨仪经常在丞相面前搬弄是非,使得自己不受丞相的重用,心头顿时气愤不已。

魏延突然心生一计,命人烧掉部分栈道,阻止杨仪的兵马及时撤回汉中,同时抢先向成都上表诬其谋反,此计定能光明正大地除掉杨仪!

杨仪与魏延本就不睦,他得知魏延不听自己的指挥,并且阻断自己的归路,于是大发雷霆,向随行兵将称魏延谋反,同时也向成都上表称魏延谋反。

在姜维的建议下,杨仪率军从槎山小道绕过那截被烧掉的栈道,这才顺利来到汉中城下。

汉中城下,杨仪指着魏延大喝道:“魏延匹夫!你不听军令,烧绝栈道,这是谋反!”

魏延大笑道:“我乃大汉的上将,只听命于丞相和圣上,轮不到你这小小的长史对我指手划脚!”

“魏延!由你断后,这是丞相的遗命!你不服丞相之命就是谋反!”杨仪喝道。

“丞相遗命?”魏延疑惑地盯着杨仪,略一沉思后大声叫道:“杨仪!本将忍你很久了!你少拿丞相来压我!”

“魏延不听军令,意图谋反!来人!马上杀入汉中,取下反贼魏延之首级!”杨仪大喝道。

“慢着!圣旨到!刀下留人!”

众多兵将本来就在犹豫中,忽听闻圣旨到来,急忙跪下听旨,几名宿卫军手托圣旨,向宠高声念道:

“告曰:征西将军魏延,文韬武略,屡立战功,现,升任为左将军;升任马岱为征东将军、王平为征西将军;令:魏延为主将,马岱、王平为副将,领兵2万镇守汉中咽喉。任何人等,不得有违!”

魏延回首自己的大半生,除了先皇刘备赏识自己之外,几乎所有人都不待见自己!由于杨仪经常在丞相面前搬弄是非,害得自己经常被诸葛亮“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因此常感生不逢时。

如今陛下突加封赏并以重任相托,魏延心头顿时大喜,急忙跪地拜服:“陛下圣恩!臣当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马岱、王平也有升任,他们心有不解却不敢多疑,当即表示遵从圣旨。

“不可能!魏延不听军令,烧绝栈道,阻我归路,此乃谋反,理应处死,何故升任?向宠!你身为中部督,为何假传圣旨?”杨仪大怒道。

“这是陛下的旨意!杨长史若是不信,可与众将查看圣旨之真伪!”向宠厉声喝道。

朝中向来由诸葛丞相主持军务和政务,陛下从来不问军中之事,如今突然对魏延加以封赏,并且委以重任,这事谁也不会轻易相信!

吴懿、吴班、张翼、廖化、张嶷和王平等人皆上前验证,确认圣旨为真,纷纷表示遵从圣上旨意。

“向将军,陛下圣旨何时所发?”杨仪问道。

“昨日辰时所发!”向宠据实回答。

“这就对了!按行程来看,魏延反叛的奏表午时才能送到宫中。”杨仪笑道:“向将军,陛下让你过来时,是否知道魏延反叛的消息?”

“陛下未曾明言!”

“我杨仪身为丞相府长史,丞相临终将蜀中大事尽皆托付于我,绝不能让这魏延继续猖狂!”杨仪大声喝道:“给我杀!就算战至一兵一卒,务必诛杀魏延反贼!”

“大胆杨仪!你敢抗旨乎?”向宠拔剑怒斥道。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给我杀!”

几名士兵缓缓向前几步,他们身后数百名士兵也在蠢蠢欲动,向宠厉声喝道:“抗旨者死!”

向宠毫不犹豫地挥剑将冲在最前面的2名士卒斩杀,几名宿卫兵已将杨仪五花大绑,众兵卒再也不敢上前一步。

“圣旨到!”一骑快马火速赶来,口中大呼道:“奉义将军姜维,接旨!”

众兵将闻圣旨又到,急忙下跪。

“告曰:奉义将军姜维,升任卫将军之职。令姜维为主将,高翔、吴班为副将,引兵5000,火速救援永安城。即刻出发,不得有误!”

“臣,姜维接旨,谢恩!”

“我反对!”杨仪大怒道:“姜维何德何能?为何升任卫将军?”

“杨长史,末将只是奉命宣旨。你若有疑问,可回蜀中面见圣上!”

“昏君!昏君!”杨仪大怒,无奈被捆于马上动弹不得。

姜维、吴班和高翔率兵火速起程,一众文武官员率十万北伐士卒,扶诸葛亮灵柩继续返回成都。

魏延、马岱、王平率部进入汉中后,向宠依照刘闪的话问道:“魏将军,可知汉中之重要否?”

“汉中乃是连接成都平原和关中平原的战略要地,进可取凉州、关中之地,退则是益州的门户。”魏延拱手说道:“向将军,请代我转告陛下,臣愿以全家性命做保,汉中绝不会有失!”

向宠继续问道:“陛下还想问魏将军,如何力保汉中不失?”

魏延毫不犹豫地说道:“汉中有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陈仓道四条路线可通往关中,这些皆是易守难攻之地。我只守不攻,本部兵马即可确保万无一失。陛下信我魏延,并拨马、王二将及2万兵士相助,就算魏军长了翅膀,他们也休想攻取汉中!”

“好!魏将军,陛下托我转告你:如果你能保汉中三年不失,可封骠骑大将军之职!”

“谢主隆恩!”魏延感激涕零,再次拜服。

……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黄晧催促一次后再也没来打扰,张贵人几番催促之后,刘禅才恋恋不舍地起身。

刘禅其实跟刘闪的年龄相同,都是27岁,然而刘禅的身体已被酒色掏空。想起昨夜的春宵一刻,刘闪简直对自己的身体失望至极!

昨日那个内侍所说的“10年前”,也就是说刘禅在17岁或更小的年纪就开始了妻妾成群的生活。

刘闪对自己借用的这副中看不中用的身体极不满意,未吃早膳就画了几张图纸,让黄晧命人打造。

然而,如此简单的图纸黄晧却看不懂!

刘闪这才想到,阿拉伯数字在13世纪以后才传入中土,在这之前,用的是一种名为“算筹”的古老数字。

无奈之下,刘闪用了很多时间,终于将单杠、双杆以及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健身运动的辅助设施,所需要的尺寸完全交待清楚。

这个时代的通讯、交通完全不能跟一千多年后相比,估计诸葛亮的灵柩还得两三天才能送回成都。

刘闪极不愿做个逐渐丢失城池的亡国之君,心里一直担心着永安城的军情,可是身在成都又毫无办法。按照最快的行军速度一路强行军,就算抄近道,姜维的援军至少还需2日才能到达。

如果吴国发难,如果巩志能以4000人坚守2日,只要姜维能在城破之前到达永安,凭他的军事才能,给他的5000兵卒足以保证永安城不失。

然而,巩志能坚守2日吗?

邓芝和蒋琬都向刘闪建议,委派右中郎将宗预出使吴国探听虚实,刘闪自然应允。


十月的成都秋风瑟瑟。

天刚蒙蒙亮,成都城外十里,官道上,穿越而来的刘闪披麻戴孝,身后的一百多名官员面色悲怆,满朝文武都在寒风中迎候诸葛亮的灵柩归来。

诸葛丞相灵柩归来的消息,迅速传遍成都的大街小巷,城内笼罩着悲哀的气氛,数千百姓泪流满面,自发地扶老携幼出城跪迎。

“前后出师表,千秋绝唱泣鬼神;古今谟臣心,一样精忠昭日月。”

“用兵于帷幄,治国于掌心,鞠躬尽瘁,曾定据蜀三分策;隆中之隐士,人间之卧龙,死而后已,每惜伐魏六出功。”

……

这些后世传诵的诗词,以及曾经学过的《出师表》和诸葛亮的临终手书,这些都让刘闪比刘禅更加了解诸葛亮的一生。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余财,以负陛下也。”

这是诸葛亮的临终遗言,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朝中重臣,竟能如此的光明磊落,刘闪心头不禁感慨万千。

前方几十面祭旗渐渐升起,顿时哀乐声声,银环飞舞,纸钱漫天。

几十名随诸葛亮出征的将领身着白衫,扶着灵柩缓缓而来;后方,数万将士身着黑衫,腰系白麻,早已泣不成声。

见到迎侯的刘闪和朝中重臣,扶柩队伍和十万北伐将士长跪不起。



苍天啦,你为何急匆匆将他将于秋风;

大地啊,你为何急匆匆将他揽入怀中;

情愿一死,换他的生;

好让咱将士再出征;

鞠躬尽瘁谁能比;

一生洁白谁能及;

苍天你太不公啊,大地你太绝情;

空留下八阵兵图和瑶琴;

蜀国交付于何人;

生生痛死蜀人心;

……



忆起这首后世的歌曲,刘闪突然泪流满面,不顾一切地奔向诸葛亮的灵柩。这一刻,他不是刘禅,而灵柩中的遗体却是自己的相父。

“陛下!”杨仪跪地痛哭道:“丞相临终留有语,遗体不入成都,不设祭祀,随地而葬。”

“随地而葬?”刘闪擦干眼泪,疑惑地问道,很快就明白了诸葛亮的用心。

春秋时期

刘闪毕竟不是真正的刘禅!刚才,吴太后的眼神确实可怕,他担心露出破绽引来杀身之祸,收好诸葛亮的遗表后,赶紧逃出大殿,黄晧则在后面紧跟不舍。

刘闪慢慢地平静下来,无奈地接受了自己是刘禅这个现实,但他不想做个“扶不起的阿斗”,更不想坐以待毙,总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如今,诸葛亮刚刚去世,而历史上的那个猛将并没有真正地谋反!刘闪觉得,自己应该设法保住他,只是不知道是否来得及,毕竟两地隔着几百里难行的蜀道。

刘闪跟大多数现代人一样,多少了解一些公元234年之后的历史:诸葛亮灵柩回成都的路上,大汉失去了魏延这名勇猛的大将;此后,姜维为抵御曹魏,又进行了11次以攻代守的北伐;公元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关入蜀,攻克绵竹后,刘禅未作抵抗就投降。

“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句话刘闪自然不会陌生。在大汉后期的多场战役中,姜维的手上已经无人可用,只能让年近80的廖化为先锋,可见当时人才之匮乏。

现在,刘闪对国内的情况一无所知,既看不懂诸葛亮的遗表,也不认识朝中的大臣,更不知道自己可以信任谁,只能想到曾经学过的《出师表》中的话: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走出几步后,刘闪突然停下脚步,模仿电视里的口吻对黄晧说道:“给朕找个避静的地方,传向宠来见朕!”

刘闪不了解皇宫内的布局,只能说“避静”的地方。黄晧明显愣了一下,他既听懂了刘闪的话,也明白了话里的意思,赶紧躬身说道:“陛下,宣室殿可以吗?”

“可以,引路!”

“诺!”

宣室殿,类似于后世其他朝代的“御书房”。刘闪等了大约一刻钟,一位年近40,浓眉大眼,身体极为硬朗的男子步入殿内,叩拜后被刘闪扶起。

“将军,你现在身居何职?”刘闪问道。

刘闪用了“将军”这个词,并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因为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将军”是对所有武将的尊称。

“陛下,建兴元年,末将被封为都亭候,后来升任中部督;自丞相北伐以来,末将一直管理宫廷宿卫军,负责皇宫内外的安全。”

向宠说得极其明白,他现在的职位,相当于其他朝代的“御林军统领”,刘闪点点头后正色说道:“向将军!我……朕有件重要的事情,只能由你去办!”

“臣当竭尽全力,万死不辞!”

“将军!事关重大,不能出半点差错!”刘闪严肃地说道,然后在向宠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向宠闻之并不惊讶,迟疑片刻后说道:“陛下,即是如此,若能发道圣旨,末将定保万无一失!”

“圣旨啊……这个……应该怎么写呢……”刘闪有些为难,他确实不知道如何发圣旨。

“陛下不必亲自动手,可以口述,让黄晧代写,再加盖玉玺就行!”

原来这么简单,你早说嘛!

刘闪心头一阵窃喜,急忙唤来黄晧写好圣旨,由向宠确认无误后,他钦点了几名最得力的护卫,迅速骑上快马离开皇宫。

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能否救下他,能否改变历史,此举究竟是对是错,恐怕只能听天由命了!

做皇帝真好!所有事情都“动口不动手”,夜里还有不同的妃嫔暖被窝,刘闪很快就喜欢上了皇帝的生活,虽然是被后人唾弃的亡国之君。

天已微亮,刘闪想尽快熟悉皇宫各处,突然一名内侍前来报告:“陛下,蒋琬和几名大臣有急事求见!”

“蒋琬?急事?”刘闪自然听过蒋琬,知道他是诸葛亮钦点的“接班人”,也想起黄晧曾说过的“永安急表”,急忙说道:“宣!”

几人进殿行礼后,最靠前的大臣急忙说道:“陛下,永安太守巩志急报:东吴以全琮为主将,孙桓、周舫为副将,引兵三万,在永安城外三十里下寨,动机不明!”

刘闪不知道这几人分别是谁,他们行礼时也未自报名字,刘闪不知如何处理,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陛下,我与吴国虽有盟约,孙权此举实在险恶,不可不防啊!”

“陛下,永安城中仅有两千军士,如何抵挡东吴三万大军啊?”

刘闪本来就是重庆人,自然知道他们口中的“永安城”,它位于现在的重庆市奉节县,是三国时代巴东郡与吴国接壤的边防重镇。

据说,诸葛亮和姜维都在此城布署了一万精兵,直到刘禅投降时也不曾撤回。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白帝城托孤”不会陌生,它又称“永安托孤”:汉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兵败夷陵,退守白帝城,最后就病死于永安宫。

刘闪怕露出破绽,不敢问几人的姓名和官职,更不愿做一个丢失城池的无能昏君,赶紧问道:“莫非……东吴欲取永安?”

“陛下,盟约不过是一张废纸!一定是东吴探子得知丞相新亡,想趁我北伐大军未归,直取永安!”

刚才说话的大臣呈上一张地图,这张地图极为简单,刘闪有些失望,不能完全认识上面的字,于是指着地图问道:“这几处,是否驻有兵马?”

“陛下,朐忍、羊渠、汉丰三县并未驻有兵马,不过,李丰手上的征粮队有两千人,他们正在巴东郡。”

“相父新亡,永安空虚,但我不能向东吴妥协!”刘闪郑重地说道:“令李丰率征粮队,火速进驻永安;令巩志,如果全琮攻城,务必死守!”

“陛下圣明!臣这就去安排!”

几个不知名的大臣领命而去,刘闪想到四千兵卒很难抵挡三万大军,必须得增加援兵才行,急忙说道:“慢着!”

几人赶紧返回,刘闪询问之后得知,永安城位于益州东部的巴东郡,与吴国的建平郡接壤;由于与吴国有盟约,周围几百里都没有布署兵马。

此时,唯一的兵马,就是诸葛亮的十万北伐大军,他们正在撤回成都,这会儿估计还没回到汉中。

刘闪还是觉得,必须让一部分北伐大军前去支援,至于能否赶上,那只能听天由命了;既然要派大军去支援,肯定需要一个统兵之将吧!

想到此处,刘闪大致询问了北伐军中的将领,以及他们的官职大小,然后欣喜地说道:“升姜维为卫将军,令他引兵五千,火速救援永安城。”

“陛下,姜维没有军功就升任卫将军,地位仅次于大将军,职位已在众多将领之上,恐怕难以服众啊!况且,姜维原是魏国的降将,臣担心……”

“陛下,要不,派吴懿,张冀……”

“不,就派姜维!”刘闪已坚决地说道:“相父将毕生所学传于姜维,意在让姜维承其遗志,升他为卫将军合情合理。再者,丞相看人不会错,朕也相信姜维的忠心!就这样!”

几名大臣还想争辩,刘闪怕说话太多露出破绽,于是挥挥手示意他们离去,几人只好依言而行。


刘闪想尽快熟悉宫中的地形,他漫无目的地拐了几个弯,径直往一处大殿走去,黄晧领着几名内侍和婢女紧跟身后。

“陛下,前面是披香殿,是要见张贵人吗?”黄晧小心地问道:“要不要……小奴去通传一声?”

“呃……昨夜的……嫔妃是何人?”

“陛下,昨夜正是张贵人。”

“这个张贵人是何来历?”刘闪停下脚步,然后大胆地问道,心里却嘀咕着,黄晧应该不会起疑吧。

“陛下整日操劳,想必不记得了!”黄晧躬身说道:“陛下,张贵人乃是前西乡候、车骑将军张飞之女,名叫张星忆;她侍奉陛下已有六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昨夜,张贵人光溜溜地退出被窝,这个场景又浮现在眼前,刘闪欣喜地说道:“好!就去披香殿!”

刘闪说罢,两名内侍快步前去通传。

“臣妾,见过陛下!”

“孩儿,拜见父皇!”

披香殿内,两个孩童和几名女婢跪地相迎,张贵人微蹲作揖行礼,刘闪吞了口口水,迫不及待地抓住张贵人的手。

肤若凝脂,肌肤似雪,或许是第一次碰女人的原因,刘闪刚刚触到张贵人的手,真有一种触电的感觉!

刘闪没见过真正的张飞,只能忆起影视剧中张飞的模样。他实在难以想象:传说中五大三粗的猛将张飞,竟然有此温婉秀丽的女儿!

刚才两名孩童称自己为“父皇”,想必他们都是张贵人所生,刘闪感到很意外:如此年轻的张贵人,竟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不知用了什么秘方,身材恢复得极好,如同普通少女一般,完全不像生过孩子的女人。

“以后,不必行此大礼!”刘闪略有不悦,他极不喜欢那种见人就跪的礼仪。

“我……朕……跟张贵人聊聊,你们都别过来!”

刘闪说罢,几名婢女赶紧将两名孩童带往殿外的花园,黄晧和几名内侍,则老老实实地在殿外等候。

刘闪轻轻地揽着张贵人来到榻边,手上稍稍用了点力,张贵人顺从地躺在床上;看着她身上美艳的汉服,刘闪却不知从何处下手,突然想起那张看不懂的遗表。

“我能相信你吗?”刘闪强忍着内心的躁动,犹豫着问道。

“陛下,臣妾……”

“算了,你帮我念念吧!”刘闪郑重地将白绢交给张贵人,然后说道:“这是诸葛……呃……相父临终时的手书。”

张贵人也不再迟疑,起身后捧着遗表,大致扫了一眼,然后抑扬顿挫地朗声念道:

“伏闻生死有常,难逃定数;死之将至,愿尽愚忠。臣亮,赋性愚拙,遭时艰难,分符拥节,专掌钧衡,兴师北伐,未获成功;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不及终事陛下,饮恨无穷!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皇,布仁恩于宇下……”

这份遗表类似于文言文,刘闪清楚地记得并无标点符号,他实在想不通,不知张贵人是如何准地“断句”!当然,刘闪能理解这封遗表里意思,张贵人念完时,他已经红了眼眶。

“爱妃,你既是三叔的女儿,也是……”刘闪说着,突见张贵人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刘闪也没在意,继续问道:“依你之见,朝中之臣,我应该相信谁?”

“自古以来,后宫不得干政。”张贵人恢复正常后柔声说道:“陛下该信任谁,丞相早有言明。”

“早有言明?”刘闪有些疑惑,又想起上学时曾背诵过的《出师表》,其中某些章节仍然记忆犹新。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刘闪快步走出屋外,正想让黄晧传这几人去宣室殿,却见一名信使飞奔而来。

“报……陛下,征西将军魏延,有急表上奏!”

果然来了!刘闪诡异地笑着。

“传众臣,崇德殿议事!”刘闪胸有成竹地说罢,几人一同前往崇德殿。

崇德殿内,众大臣刚刚离开又再度返回,一名近臣宣读了魏延的奏表:

“征西将军,南郑侯,臣魏延,诚惶诚恐,顿首上言:杨仪自总兵权,率众造反,劫丞相灵柩,欲引敌人入境。臣先烧绝栈道,以兵守御。谨此奏闻。”

此时,吴太后没在殿上,刘闪感觉轻松了许多,他并不关心这份奏表的内容,只是拐弯抹角地问了几个不相关的问题,知道了几个大臣的姓名和职位,众臣对此并未生疑。

就在众臣议论纷纷时,又有杨仪的奏表传来,他却在奏表中说魏延谋反。

杨仪和魏延都称对方造反,这下殿上可热闹了,众臣一致认为魏延在诬陷杨仪,好几个大臣甚至以全家性命为杨仪做保。

殿上众臣议论了很久,刘闪对此并未表态,只是要求认识的蒋琬,将国内当前的人口户数、粮食产量、赋税征收、士兵招募、官员配置等情况,整理汇总后尽快送到宣室殿。

刘闪伸了个懒腰,黄晧就像刘闪肚里的蛔虫一般,秒懂了刘闪的意图,大声呼道:“退朝!”

此时已到中午,刘闪却还没吃早饭!

看来,想做个“勤政”的皇帝还真不容易!

刘闪不知道哪里可以吃到饭,他也懒得问黄晧,径直往披香殿走去,看能否在“熟悉”的张贵人那里蹭到一顿吃的。

黄晧确实很会办事,刘闪还没来得及跟张贵人套近乎,午膳就已经送来,共有36道菜,多数是珍稀肉食,另有少量的面饼和羹汤。

张贵人仿佛有事要离开,刘闪却想与她边吃边聊,顺便交流一下“感情”,执意让她坐下,并差婢女将两个孩子一同带来。

刘闪早就饿了,更想品尝一下宫里的御膳,狼吞虎咽地吃了几口;两个孩童刚拿起筷子,却被张贵人给止住了。

原来,按照几百年前高祖传下来的规矩,皇帝以及各级妃嫔的膳食,各有不同的标准!刚刚送来的是皇帝的午膳,他们自然不能吃。

“都快吃吧,以后不会有这些规矩!”刘闪正色说道,张贵人和两名孩童一再谢恩,这才拿起筷子。

几人吃饭的过程中,刘闪旁敲侧击地了解到,这两名男童确实是张贵人所出,其中大一点的叫刘瑶,现在已经5岁;年龄稍小的叫刘琮,现在刚好3岁。

天子的御膳确实美味,刘闪的肚子涨得圆滚滚的,也没了对张贵人动手动脚的兴致,这才慢慢地逛遍了皇宫各处。

此时的大汉皇宫,其规模并不大。目前已建好的只有建章宫,崇德殿、宣室殿、披香殿、承德殿等几十处设施,全都挤在建章宫内。

由于刘备称帝至今只有13年,其人力、财力和物力自然比不上魏、吴两国,更不可能与鼎盛时期的大汉相比,加之近来征战不断,成都的皇宫有此规模已是不易。

宣室殿内,刘闪享用美味的晚膳后,正在无所事事时,一名内侍躬身托着盘子过来。

盘里整齐地放着十几个通体黑色、刻有金色文字的木牌,刘闪自然知道是什么,心头一喜,正要行使自己的特权时,这才发现不认识上面的文字。

“张贵人!”

“陛下,请问……哪个张贵人?”内侍小心地问道。

“除了张星忆,难道,还有几个姓张的?”

“禀陛下:姓张的妃嫔,共有三位。除了张星忆之外,还有一位,是前年选秀之后册封的张兰贵人,另一位,也是前“车骑将军”张飞之女,她就是张皇后。”

“张皇后?”刘闪疑惑地问道,他从不知道自己还有个皇后,并且盘子里只有两个看起来像“张”字的牌子。

“十年前,陛下曾交代过,不要把她的牌子拿过来。”

“哦?十年前?我……朕说过吗?”

“陛下,小奴不敢妄言!”

“朕倒是忘了这事!”刘闪见这名内侍一直低着头,于是问道:“你告诉朕,这到底怎么回事?”

“这……听说……她长得丑,所以……”

“就张星忆,你先下去!”

“陛下,去披香殿,还是承德殿?”

“披香殿!”

这名内侍不再多问,躬身退出后,刘闪又觉得奇怪,这难道跟电视上演的不一样?难道皇帝临幸妃嫔,不都在自己的寝宫吗?

其实刘闪不知道:在清代以前,皇帝既可以在自己的寝殿过夜,也可以去任意嫔妃处。由于明朝嘉靖年间发生过一次“宫女起义”事件,从此之后,那些皇帝都吸取了教训,再也不敢随意“乱跑”。

在很多清代的影视剧中,经常有皇帝随意到嫔妃处过夜的剧情,其实,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

夜,熟悉又陌生的张贵人。

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刘闪初尝女体的纷芳,深深地沉沦在温柔厢中不能自已。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