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承乾李世民的其他类型小说《小说朕已经威震四方了,李世民咋又活了李承乾李世民全章节免费阅读》,由网络作家“哈李路亚”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他们一个个义正言辞,仿佛早已将忠诚献给了晋王,可那眼神深处却藏着算计和利益的光芒。李世民听着这些官员的话,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的承乾虽然有着太子之位,但其实在朝中一点根基都没有。自己把宠爱都给了青雀,平时对青雀的关注和赏赐远多于承乾。青雀看似风光无限,前拥后簇,但实际上支持他的都是世家官员。这些世家官员看似忠心,实则哪方给的利益大就投向哪方。不然此时殿上也不会一个帮他说话的人都没有了。青雀年幼,还不谙世事,上位之后同时也是最好操控的。可如果青雀上位了那些世家官员也只是因为利益足够大才会倒向他。长孙无忌能带着这些世家官员全部支持稚奴,证明长孙无忌想要做一个权臣,许给了这些世家更大的利益。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直到现在李世民才看明白,这些世...
《小说朕已经威震四方了,李世民咋又活了李承乾李世民全章节免费阅读》精彩片段
他们一个个义正言辞,仿佛早已将忠诚献给了晋王,可那眼神深处却藏着算计和利益的光芒。
李世民听着这些官员的话,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的承乾虽然有着太子之位,但其实在朝中一点根基都没有。
自己把宠爱都给了青雀,平时对青雀的关注和赏赐远多于承乾。
青雀看似风光无限,前拥后簇,但实际上支持他的都是世家官员。
这些世家官员看似忠心,实则哪方给的利益大就投向哪方。不然此时殿上也不会一个帮他说话的人都没有了。
青雀年幼,还不谙世事,上位之后同时也是最好操控的。可如果青雀上位了那些世家官员也只是因为利益足够大才会倒向他。
长孙无忌能带着这些世家官员全部支持稚奴,证明长孙无忌想要做一个权臣,许给了这些世家更大的利益。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直到现在李世民才看明白,这些世家竟然敢将皇子当成棋子,在棋盘上博弈!
他们眼中根本没有李唐宗室,视皇家尊严如无物吗?
他看向铁了心站在世家那边的长孙无忌,心中悲痛万分。
“辅机啊,这么多年都挺过来了,怎么临老了反而这么糊涂了?”
他在心中默默的叹了口气,等他掌控全局的时候,怎么也要和这些世家拼一拼,哪怕最后落得和隋炀帝一样的下场又如何?
不过,承乾带着大军把长安城围起来了?这是李世民最疑惑的地方。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整个陕西道的兵权,都在他自己的手里。
能调动那些大军的人此刻都站在殿上,那自己的儿子又是从哪里调来的兵呢?
李世民决定再等等,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复杂的神色,有担忧,有疑惑,也有一丝期待。
大殿里的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长孙无忌看向场上的武将。
“哪位将军愿意出兵迎战废太子?”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
武将一个个当作没听见的样子,有的看天花板,仿佛天花板上有什么稀世珍宝;有的看地砖,似乎地砖上的花纹有着无穷的奥秘。
程咬金还哼起了小曲,那不成调的曲子在这紧张的氛围中显得格外突兀。
看着武将的这些做派,长孙无忌心里也大概明白了,哪怕他和这些人交情颇深,可在这种涉及皇家内斗和世家利益的关键时刻,他们也只会袖手旁观。
解决掉李承乾,只能看自己的了。
“崔尚书,我调集一营三千人千牛卫去守城,你火速传令各大世家,让他们出兵一起迎敌!”
长孙无忌高声吩咐道,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决绝。
“是!司空大人!”崔尚书领命后匆匆离去。说完长孙无忌面无表情看了一眼殿上的众人,大步流星的走了出去,他的身影透着一种威严和霸气。
一个个世家官员紧随其后,他们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大殿里回响,仿佛是死亡的丧钟。不一会原本还算拥挤的太极殿只剩下不到一成人。
李靖看着人都走了,老神在在的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他微微眯着眼睛,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我说,诸位这么多武将,没想过冲出去吗?”褚遂良一脸疑惑的问道,他实在不理解这些武将为何如此淡定。
房玄龄一边说着,一边摇头叹息,眼中满是对百姓悲惨遭遇的痛心和对国家决策的忧虑,与那些只关心自身利益的官员形成对比。
他的声音在朝堂中回荡,大臣们都陷入了沉思,有的面露不忍,心中想着百姓之苦,实乃不忍再添祸事,他们与那些冷漠的官员相比,多了几分悲悯。
有的则眉头紧锁,不知陛下有何良策应对煤炭之毒,与那些盲目乐观的大臣形成对比。
李承乾面沉如水,他缓缓站起身来,一甩衣袖。与大臣们的敬畏形成对比。
他向前走了两步,目光紧紧地盯着房玄龄,眼神中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霸气,那目光犹如实质般压向房玄龄,与房玄龄的诚恳询问形成强烈的对抗感。
大臣们大气都不敢出,紧张地看着这一幕,就像等待暴风雨来临的羊群。
“房相,汝是想说朕劳民伤财吗?”
李承乾的语气加重,声音如雷鸣般在朝堂上炸开,震得大臣们心头一跳。
“朕既下达此令,自是有应对之法。朕岂会不知煤炭有毒?朕已命专人研究解决之法,定能让煤炭安全使用,为百姓驱寒。朕所谋者,是大唐之长远,岂是汝所能轻易看透?”
不少大臣心中暗自赞叹陛下之远见,觉得陛下高瞻远瞩,与他们自己的短视形成对比,但也有部分大臣仍心存疑虑,在信任与怀疑之间摇摆。
听到李承乾这么说,房玄龄心中一惊,赶忙跪地,身体微微颤抖,与他之前的据理力争形成鲜明变化。
“微臣唐突了。”
房玄龄的声音微微颤抖,他深知自己刚刚的言语已经触碰到了陛下的底线,额头触地,不敢抬头。
虽然如此,但他也不后悔,陛下早朝前就说了,他只管下命令,朝臣执行便是,但自己不理解,就要问清楚,这可是关于百姓的民生大事,他房玄龄身为一朝宰执,岂能糊里糊涂办事?
李承乾看了房玄龄一眼,微微摆手,神色稍缓。
“房相无碍,起来吧。朕知你也是为了大唐,只是日后注意便是了,记住朕不会错!”
“谢陛下!”
房玄龄如蒙大赦,赶忙起身,退回自己的位置。心中暗自发誓以后定要谨言慎行,陛下并非先帝。
“正好下一件事是需要房相你来安排的。”
李承乾重新坐回龙椅,他的目光再次落在房玄龄身上,眼神中带着一丝期许。
“朕要丈量全国土地,统计全国人口。”
李承乾的声音再次在朝堂上响起,如同敲响了一记震撼人心的重鼓,每一个字都带着一种不可违抗的力量。
大臣们听到这话,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朝堂上再次陷入一片死寂,大臣们心中各有想法,有的想:“这可是个大工程,涉及各方利益,怕是要掀起一场风波,可比之前的煤矿之事还要复杂得多。”
有的则担忧:“如此大规模行动,朝廷人力物力能否支撑得住?这与之前的一些小范围政令实施相比,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房玄龄皱了皱眉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他心中清楚这两项任务的艰巨程度。
他微微抬头,看向李承乾,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些什么,却又犹豫了,和他之前直言进谏的果敢有了变化。
“陛下想要丈量全国土地,统计全国人口,可是包括世家以及官员名下的土地,以及他们承包的佃农?”
他们的眼神中满是恐惧,脸色苍白如纸,平日里的嚣张气焰早已消失不见。
崔尚书被士兵押着,却依旧梗着脖子,眼中闪过一丝阴狠。
大声喊道:“陛下,你这是想要与天下世家为敌吗?你难道想步隋炀帝的后尘吗?”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朝堂中格外刺耳,带着威胁与挑衅。
“大胆!”
秦如召剑履上殿,只见他身形如电,当即拔出手中利剑。
那利剑寒光闪闪,在烛光的映照下,反射出令人胆寒的光芒。
他手持利剑,直勾勾地对着崔胜,眼神中杀意凛冽。
“你的狗嘴里胆敢再冒出一句对陛下不敬的话,秦某便敢让你血溅当场。”
他的话语如冰刀般锋利,让崔胜不禁打了个寒颤。
崔胜看着抵在自己脖子上的利剑,感受到那丝丝寒意,顿时吓得面如土色,识趣地闭上了嘴巴。
他的嘴唇微微颤抖,额头渗出豆大的汗珠,身体也不由自主地微微发抖。
“朝廷上有九成世家官员?陛下如此做,就不怕朝堂瘫痪吗?”
一位年轻官员突然站了出来,他身着华丽的官服,头戴乌纱帽,眼中满是愤怒,大声对着李承乾呵斥道。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朝堂中回荡,带着一种不知天高地厚的鲁莽。
李承乾微微瞟了他一眼,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
“你是谁?”
“我乃礼部鸿胪,卢冠玉,出自范阳卢氏。”
卢冠玉昂着头,一脸骄傲地说道,仿佛他的家族背景就是他最大的依仗。
“范阳卢氏是吗?”
李承乾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冷笑。
“一同拖下去斩了,年纪轻轻,非要跳出来送死?”
他的语气冰冷,没有丝毫的怜悯。
三大营的士兵立即如狼似虎地上去,将卢冠玉押解起来。
卢冠玉开始挣扎,口中大喊:“暴君,你这个暴君!”
他的喊声在朝堂中回响,却没有任何人回应他。
但那些世家官员们,此时却没有一个脸上露出惧色。
他们心中坚信,这个新陛下只是做做样子,目的不过是为了打压他们一番。
毕竟,在他们看来,世家有着数百年的根基和庞大的势力,岂是一个还未正式上位的皇帝所能轻易撼动的?
世家就如同参天大树,怎会是泥捏的?所以,他们的反抗才会如此激烈。
可直到他们被押解到午门,看到刚刚还在不断叫唤的崔胜人头在地上翻滚,鲜血溅在石板上,那触目惊心的场景,让他们才如梦初醒。
他们这才明白,这位新皇并不是简单地打压世家,而是真的想要将世家连根拔起,彻底消灭。
每一个被押解到午门的世家官员,此时都开始感到害怕。
他们双腿发软,身体不停地颤抖,有的甚至大小便失禁。
他们哭爹喊娘地叫唤着,声音凄厉而绝望。
三大营的士兵可不管那么多,他们面无表情,手中的大刀高高举起,然后手起刀落。一时间,一颗颗人头在地上不停的翻滚,鲜血如喷泉般涌出,染红了午门的地面,那血腥的场景令人作呕。
直到这时,朝堂上的官员们才感觉到后背发凉,仿佛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上心头。
他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惊恐,大气都不敢出。
李承乾坐在龙椅上,皮笑肉不笑地看着下方的官员们,那笑容让人毛骨悚然。
“你们这些人,我都不是很信任,最好呆在这里别动,等朕一个一个把你们的都查清楚了。”
最后大唐原属军士都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他们心中虽有不甘,但也知道大势已去,只能无奈地等着新皇的旨意。
整个长安从上到下,彻底落入李承乾的手中。城中的百姓们看着这一切,有的面露担忧,有的则充满期待,不知道新皇会给长安带来怎样的变化。
房府。
房玄龄带着尉迟敬德刚要把李世民先送回房府休息,再由他们两个去迎接新皇。
一路上,房玄龄眉头紧皱,心中忐忑不安,他不知道接下来会面对怎样的局面。
李世民则脸色平静,一言不发,他的心中满是对李承乾的诱惑,为什么一眨眼,自己的太子变化那么大?
没想到才刚到街口,就看见披甲、气势汹汹的士兵一路小跑而来。
那些士兵的脚步声沉重而急促,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他们的心坎上。
然后一队到了房府门口就停了下来,迅速列阵,如同一堵冰冷的钢铁之墙,死死地守在门口,眼神坚定而冷酷,不准任何人进出。
看到这一幕所有人都懵了。房玄龄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
他的心跳陡然加快,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李世民更是有些无语。
“承乾这是要干嘛?”
“陛下,太子殿下可能是为了防止有人暗算,所以派兵先掌控长安,掌控了以后再慢慢清理。”
“您当年不也是这样?长安城戒严?”
尉迟敬德小声地说道。
李世民一听也瞬间哑口无言了。
这位天策上将毕竟是带兵出身的,虽然有些不满。
但一看到三大营将士们的装备就有些移不开眼了。
他的心中对这些精良装备暗暗赞叹,同时也在猜测李承乾是从哪里得来的这些装备,又有什么计划。
“敬德,你帮朕看看,那些小兵身上的轻甲是不是精铁的?朕看的不太真切。”
李世民其实已经看清了,只是有点不太相信。他的心中满是惊讶,在他的认知中,小兵身上配备精铁轻甲是极为奢侈的事情,这意味着李承乾的军队装备精良程度远超他的想象,这让他对李承乾的实力有了新的认识。
尉迟敬德看了一眼后,快速地给出了答复:“陛下,确实都是精铁。”
他的声音中也带着一丝惊讶,心中对李承乾也十分佩服。
他知道,长安的局势已经完全在李承乾的掌控之中了。
“陛下,现如今太子殿下的兵马已经完全接管了长安城,我们的兵符在长安怕是已经形同虚设了。”
尉迟敬德眉头紧紧地皱成一团,他刻意压低声音,声音中却仍难掩紧张。
李世民微微点头,神色如古井无波般沉稳。
“无妨,只是长安暂时不受控制罢了,出了长安朕还是皇帝。且看看承乾这孩子到底想做些什么。”
他目光望向远方,像是要穿透那层层宫墙。
深邃的眼眸中思绪翻涌,若有所思地说道:“这小子这些年能够不动声色地发展出如此规模的兵马,还不知从何处弄来那么多精铁,藏得可真够深啊。”
话语中既有对李承乾手段的惊讶,又有几分欣慰。
“朕的儿子竟有如此能耐,观音婢要是能看到这一幕就好了。”
他喃喃自语,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温情与思念。
……
不出半天的时间,李承乾已然实际控制了整个长安城。
在那如林般密密麻麻的兵马簇拥下,他身着一身华服,器宇轩昂的入住了太极殿。
听到了房玄龄的解释,李世民这才明白为什么这几个人进来就黑着脸。
他的嘴角微微抽了抽,心中五味杂陈。对世家开刀,这是一个多么沉重又敏感的话题。
历朝历代,哪个皇帝不想对这些世家大族动手?是不敢吗?当然不是。
真实的原因是不能啊!
世家子弟掌握着书籍,那是知识的宝库,在这个文化传承有限的时代,书籍就意味着智慧和力量。
朝廷想要治理天下,第一时间就要依靠世家子弟来帮忙。
杀人或许容易,可一旦肆意杀戮,后果不堪设想。
当朝堂因杀戮而空虚,朝政必然荒废,而世家在一旁冷眼旁观,王朝的颠覆就如同大厦将倾,只是一瞬间的事。
这还只是一个原因。皇帝的政令往往只在长安城等有限的区域有用,很难真正落实到地方。地方都被各种各样的小世家把控着,他们负责向百姓宣传朝廷的政令。
在这个时代,治理朝政需要世家的协助,救灾需要他们的资源,选拔官员绕不开他们的举荐,纳税也需要他们的配合。
一旦处理不好皇权与世家的关系,一个偌大王朝的覆灭就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想到这儿,就连一直英明神武的李世民都开始头疼不已,他用手按着太阳穴,试图缓解那阵阵胀痛。
“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杀了多少人?”
李世民紧皱着眉头问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
“今天但凡参与谋逆的都被太子殿下给杀了,当即推出太极殿,在午门斩首,这些人各大世家都有。”
房玄龄缓缓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至于剩下的人……臣也不知道。”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满脸的愁容。
李世民像是被抽干了力气一般,瘫倒在座位上,眼中满是绝望,又无奈地叹了口气。
“是我,是我没有教导好承乾,没告诉他怎么当好一个皇帝。”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充满了自责。
“看来我大唐也要步隋朝的后尘,二世而亡。我李家与世家的恩怨如今看来已经不死不休了。”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明日你们随朕上殿,我李唐就算要亡,也绝不能亡在承乾手里,让他背上和隋炀帝一样的万世骂名。
就让我李世民,来承担这亡国的罪孽吧!”
李世民目露精光,那光芒如同当年他身为天策上将时一般意气风发。
哪怕到了这种生死存亡的时刻,他依旧有着属于自己的责任感,那是一种王者的担当。
“陛下!”房玄龄等人再也忍不住。
“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眼中闪着泪花,那是对李世民的敬佩,也是对大唐命运的担忧。
巳时,赶去上朝的大臣们一个个朝着皇宫门口赶来。
与昨日不同,今天的官员队伍里出现了很多生面孔。
他们身着各种品级的官服,崭新而整洁。这些年轻官员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年轻,朝气蓬勃。
他们的脸庞如同初升的太阳般充满活力,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
与朝堂上那些历经沧桑的老臣相比,他们就像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这古老而沉闷的官场。
就连房玄龄这把老骨头坐在马车上,看向外面这些年轻的官员,都感觉自己似乎年轻了一些。
那充满活力的氛围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他暂时忘却了朝堂的阴霾。
“午时一刻,长孙无忌与各世家代表人密谈,密谈内容不祥,似是达成某种协议,各自皆大欢喜离去。”
“各大世家代表人均在长孙府待足三个时辰,行为可疑。”
“长安有些小骚乱,起因是两天不上朝,长孙无忌已经封锁不住陛下驾崩的消息,消息开始慢慢扩散,其中魏征反应最为剧烈,无法进宫只能坐在宫门口与千牛卫僵持。”
……
“知道了,看来我那愚蠢的弟弟好像落入了自家舅舅的圈套啊。”
李承乾从地上站了起来,他甩了甩头上的汗水,那汗珠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两个侍卫见状马上上前,熟练地为李承乾放松着肌肉。
“对了,锦衣卫还需要扩张。”李承乾一边享受着侍卫的按摩,一边说道。
“显怀,你去办,人手还是太少了,吩咐下去,即日起成立情报部,锦衣卫为情报部下属部门,我要的是监察天下百官,如今咸阳城我们已经掌控了没错。”
他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仿佛能看穿一切阴谋,
“可是对于长安,我们的情报人员还是太少了,除了长孙无忌和宫里面安插了,其他官员的家里都没有安插锦衣卫,我对他们的动向不了解,就会睡不着。”
“哪怕不安插,现在也要先把人手招募好,优先从咸阳城的良家里寻找。都记住了吗?”李承乾看向身边的人,目光中带着严肃。
“记住了,太子殿下。”张显怀恭敬地说道
“好,你今天着手加快办,别等我入主了长安,到时候连监察长安城官员的锦衣卫都凑不齐,把秦将军叫来。”李承乾吩咐道。
“是,太子殿下。”张显怀领命退下。
不一会儿,府外就传来了一声马蹄的嘶鸣,那声音在安静的空气中格外响亮。
一位全身身着玄色重甲的男子从外面急急忙忙地走了进来,他每一步都带着一种军人特有的沉稳,身上的重甲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看起来威武不凡。
见到李承乾的第一时间,他就单膝下跪,右手握拳放在左胸,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末将应太子殿下诏令,前来觐见!”他的声音洪亮,充满了力量。
“如召啊,起来吧,这身重甲很重吧?”李承乾走上前去,轻轻拍了拍秦如召身上的重甲,然后拉着他的胳膊将他扶了起来,眼中带着关切之意。
“殿下,不重!有这么好的甲,末将开心还来不及呢!”秦如召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
“好,如召,来,拿好兵符。”李承乾说着,从怀中拿出一块兵符。
秦如召抬头一看,一块雕刻着锤子和镰刀的兵符被递到了自己的面前。
那兵符看起来古朴而神秘,散发着一种威严的气息。秦如召双手接过兵符,他的表情变得庄重起来。
“如召啊,此时此刻开始,孤的安危就全在你一人之手了,今晚整备三大营,调集粮草,集结军队。”
李承乾的眼神变得无比严肃,他看着秦如召,一字一句地说道,“朕要准备登基了,你可懂?”
秦如召当即双膝跪地,重重地磕了一个响头,他的额头与地面碰撞发出“咚”的一声闷响:“末将拼死,也要让陛下入主长安,成就大统!”
他的眼神中燃烧着狂热的忠诚之火。
“这位置,除了陛下,谁敢染指,末将便率领大军将一切忤逆陛下之人统统斩杀殆尽!”他大声喊道,声音在院子里回荡。
长孙无忌接着说道:“我这里确实有一份先帝的遗旨,此份旨意是当时陛下亲手交给我和魏王殿下的,这里还请魏王殿下作证!”
李泰听到长孙无忌的话,兴奋地点了点头,急忙说道:“没错,我作证,这份遗旨确实是父皇给我和长孙大人的,里面有两份遗诏,按照父皇的临终遗言,一份是废太子诏书,另一份是确立后世之君的诏书!”
此言一出,朝堂上的百官顿时炸开了锅,纷纷交头接耳起来。
他们看向长孙无忌和李泰的眼神中充满了怀疑,这件事怎么看都透着一股诡异,不像是真的。
房玄龄不动声色地看了李世民一眼,李世民轻轻地摇了摇头,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份遗旨的否定。与此同时,李勣、程咬金、尉迟敬德等人也都敏锐地接收到了李世民传递的信号。
这意味着什么?这显然证明长孙无忌和魏王已经勾结在一起,他们正在假传圣旨,甚至现在太子殿下都有性命之忧,说不定已经遭了他们的毒手!
尉迟敬德气得满脸通红,他紧握双拳,刚想要发作,却突然感觉到李世民那如炬的目光死死地盯着自己,那眼神中充满了警告。尉迟敬德心中虽然怒火中烧,但他还是强忍着怒气,慢慢地退了回去,只是那愤怒的眼神依然紧紧地盯着长孙无忌和李泰。
李世民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朝堂上众人的表情,他刚刚已经迅速地扫视了一圈。
他发现,脸上带有疑惑之色的官员不足两成,而另外八成的官员都是一副胸有成竹、老神在在的模样,仿佛他们早就知道今天这场朝会会是这样的结果。
李世民心中一惊,他几乎是一瞬间就明白了,这背后定然是世家在推波助澜。
这些世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妄图操控朝局,扶持对他们有利的皇子上位。
李世民的眼神变得冰冷起来,他再次扫了一眼还在那里得意洋洋的李泰,眼中满是失望。在他心中,李泰如此行径,已经彻底失去了继承大统的资格。
他暗暗下定决心,随时准备在事情失去控制的时候,直接出面,调动军队将这里的人都镇压下去,然后揭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还大唐一个清明。
“现在,我来宣读废太子诏书!”长孙无忌神色严肃,展开诏书,开始宣读起来。随着他的声音在朝堂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一样敲在一些大臣的心上。
等到废太子诏书宣读完毕,魏征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他像一头发狂的公牛一般,猛地冲了上去,对着长孙无忌就是一脚。
这一脚又快又狠,长孙无忌猝不及防,被踢得向后退了几步。不过,他很快就被两边的党羽拦住,拉到了一旁。
魏征大声怒吼道:“长孙无忌!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吗?你这是在假传圣旨!太子殿下一向兢兢业业,为大唐尽心尽力,并无过错,陛下又怎么可能会无缘无故地废掉一个没有犯错的太子呢?你这是在逼宫,是造反啊!你就不怕遭天谴吗?”
他的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那声音在朝堂中回荡,震得众人的耳朵嗡嗡作响。
长孙无忌却并没有生气,他整了整衣衫,神色平静地看着魏征,缓缓说道:“你知道我长孙无忌做事一向公正,岂会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魏大人,你先不要冲动,还请听完后继之君的诏书内容,再做决断也不迟。”
此等悲痛欲绝之意,就连门外把守的太监侍女都不免为陛下之死感到深深的哀伤,他们也跟着低声抽泣起来,整个大明宫都笼罩在一片哀伤的氛围之中。
房玄龄带着孙思邈走到李世民遗体前,孙思邈神色凝重,他先是对着李世民的遗体点了几个穴道,手法娴熟而精准。
随后,他从怀里掏出龟息丹的解药,那解药被他小心地放在一个精致的小瓶子里。他打开瓶盖,将解药倒在一个小碗中,用水轻轻过了一遍后,用一个小勺轻缓地倒入李世民的口中,动作小心翼翼,生怕有一丝差错。
不出片刻,本来该是一具尸体的李世民轻微地咳嗽了起来,那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
他面色青灰的脸庞也开始慢慢变得柔和红润,就像生命重新回到了他的身体。
直到他睁开眼睛,就看见了房玄龄对着他做出了嘘的动作,李世民会意,轻轻地点了点头,然后缓缓从灵柩里爬了出来。
程咬金依旧大声哭喊着,他一边哭,一边顺手把麻袋里的假人拿了出来,动作迅速而隐蔽。
他将假人换上李世民的丧服龙袍,那假人在烛光下看起来竟有几分逼真。
换好后,他又给李世民顺手递了一件丝绸衣裳换上,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待一切大功告成,程咬金的哭喊声慢慢变小,他借着李勣的哭喊声,压低声音说道:“委屈陛下进入麻袋,俺老程扛着你出宫!”
李世民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感激,他拍了拍程咬金的肩膀:“辛苦爱卿了!”
等一行人大摇大摆出宫,回到英国公府的时候,天色已经有些发白了,五更天的长安城开始有了一丝生机,早起的百姓已经开始为新的一天做准备。
众人连忙解开程咬金身上的麻袋,将李世民放了出来。
房玄龄满眼热泪,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哽咽:“陛下,您这又是何苦呢?”
李世民笑着摇了摇头,他的笑容中带着一丝疲惫和欣慰:“房爱卿快起来,李勣,去弄点吃的来,朕肚子空空,真的快要饿死了!”
“是,陛下。臣马上让下人弄点吃的来。”
李勣恭敬地回答道。
他转身刚想要出门为李世民准备膳食,却被孙思邈拦了下来。
“李将军,还请为陛下准备一些流食,汤粥之类的最好,陛下现在还不能吃荤腥之物!”
孙思邈神色严肃地说道。
他捋了捋自己花白的胡子,认真的看着李勣。
李勣郑重地点了点头:“知道了,孙神医。”
随后轻轻推门进去,安排膳食去了。
李世民坐在床上,只觉得浑身虚弱,没有一点力气。
程咬金和尉迟敬德一左一右,像两尊门神般死死地守在两旁,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孙思邈给陛下诊脉。
孙思邈边摸着自己花白的胡子,边说道:“各位放心吧,陛下无事,只是长久没有进食,体质虚脱,只要吃了东西,不出两日就会好起来!”
他的话无疑给众人都吃了一颗定心丸,大家悬着的心这才稍微放下了一些。
李世民看着房玄龄,缓缓问道:“房爱卿,朕死后,长安已经没有出什么乱子?”
房玄龄皱了皱眉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陛下,可以说出乱子了,也可以说没出乱子,整个长安太平静了,平静到所有人都觉得陛下还活着。”
“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一道急切的呼喊声如惊雷般从远处滚滚而来,那声音中带着慌乱与焦急,还没等李承乾从他的思绪中缓过神来。
一道身影如脱缰之马,不等通报,直勾勾地冲进殿内。
李承乾原本正专心致志地摆弄眼前的“花草”,被这突如其来的闯入者打断,他当下眉头微微一皱,放下手中的小铲子,看向眼前一身黑甲的侍卫。
这黑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可侍卫的神情却满是慌张。
李承乾心中涌起一丝疑惑,开口问道:“怎么了,显怀,慌慌张张的,天塌下来了?”
他顺手拿起脸盆里的丝巾,慢悠悠地擦了擦手上刚刚因为摆弄花草而沾上的泥土。
那泥土带着湿润的气息,在丝巾上留下一道道褐色的痕迹。
“太子殿下,大事不好啦,天真的塌了!长安传来消息,陛下驾崩啦!”
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李承乾如遭雷击,满脸的难以置信。
他瞪大了眼睛,仿佛听到了世间最荒谬的事情,就连手中的丝巾都不自觉地从他手中滑落,掉在地上,沾染了地上的灰尘。
“显怀,你这消息,可能确定真伪?”
张显怀郑重地点了点头,他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镇定下来:“殿下,你知道的,长安我们布置了一些锦衣卫。
这消息是宫里的兄弟传来的,千真万确。
听说现在宫里已经处于戒严的状态,到处都是禁军在巡逻,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
“长孙大人现在已经掌控了宫里,因为陛下走得突然,怕引起事端,长孙大人已经严令密不发丧。
末将觉得,长孙大人毕竟是殿下您的亲舅舅,应该是要等着殿下回宫统领大局吧?”
张显怀说出了自己的猜测,他看着李承乾,希望太子能有应对之策。
李承乾听着张显怀的汇报,此时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在殿内来回踱步,心中思绪万千。自己好歹也是个学历史专业的,不敢说通读二十四史,但对历史的了解也差不了多少。
这可是李世民啊!那个在历史上有着赫赫威名的帝王,怎么会死得那么突然,那么没有预兆。
最关键的是,现在仅仅是贞观十五年啊!
他穿越成为了李承乾,一睁眼就被李世民抱在了怀里,可谓是天胡开局。
从来到这个时代开始,他就小心翼翼地扮演着一个无心皇权,醉心奇技淫巧的太子形象。
在他的努力下,长孙皇后也在贞观十三年才离世,改变了原有的历史轨迹。
李世民宠爱魏王李泰,李承乾也懒得去和李世民争论,只是默默在私下一直发展着自己的实力。
他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猎人,耐心地等待着时机,就等着自己实力足够了,就带着自己的大军名正言顺地成为大唐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可现在李世民突然死了?李承乾有些茫然,他也不明白自己现在到底是什么心情。
对于百姓来说,李世民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他开创了贞观之治,让大唐繁荣昌盛。
可对于自己来说,他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把所有的偏爱都给了李泰,让自己这个太子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
别说是原来历史上的李承乾了,哪怕是现在的他,都有些接受不了李世民的这种莫名做法。
长孙无忌心中充满了悲凉,也懒得反抗了。
“长孙大人,对不起了,死贫道不死道友,你的罪那是洗不掉了,但我们不同,不仅无罪,现在还大功一件,反而把你这个主谋给抓住了。”
崔胜满脸喜色,他的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眼中闪烁着贪婪与自私的光芒。
他趾高气昂地对着长孙无忌说道,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嘲讽与不屑。
他微微仰着头,仿佛自己已经成为了这场权力游戏的胜利者。
崔胜在大唐的官职虽然不高,但他在崔家可是属于主支,在家族中的地位极高,拥有极大的话语权。
哪怕坐到了尚书之位的崔阐在他面前,话语的分量也没有他来得重。
此时,他站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身影显得格外高大,而长孙无忌则在阴影中,狼狈不堪。崔胜心中十分得意。
“长孙无忌,你也有今天,这次我可要好好表现,为家族争取更多利益。”
“这次功劳分配可是我们崔家最高!各位可别忘了,我们五姓七望同气连枝,可不要心生不满。”
崔胜环顾四周,大声说道,他的声音高亢而尖锐,在空气中回荡。
“功劳最少的王家日后再进行补偿。”
崔胜一边说着,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安抚王家,同时又能保证自家利益最大化。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扫视着周围的世家官员,确保他们都听到了自己的话。
“现在我们唯一要做的是稳住李承乾。”
崔胜再次强调,他深知新皇的态度决定着他们此次的利益。
“说的对!”
……
众人纷纷附和,每个人都心怀鬼胎,表面上一片和谐,实则都在为自己家族的利益着想。他们的眼神交汇间,有试探,也有算计。
长孙无忌面无表情地看着这群世家官员大肆划分着追拿自己的功劳,他的心中犹如翻江倒海。
他深知自己此刻已成为弃子,这些曾经的盟友如此翻脸无情,让他既愤怒又无奈。
可他什么也没有说,嘴唇微微颤抖,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因为他明白,说了也没用。世家子弟就是天生的一道免死金牌,他们相互勾结,势力庞大。
哪怕是皇帝,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你敢杀一个,其他人就敢为他一个人全部罢工,让整个朝堂陷入瘫痪。
这是历朝历代帝王都头疼的问题,他们相互依存又相互制衡。
历朝历代的帝王所用的方法也都是提拔一批,打压一批,保持一个世家之间互相争,但又相对平衡的一个状态。
哪怕在李世民时期也是这样的。长孙无忌想起往昔,心中满是苦涩。
看来这场政治战争,死的只有自己一个了。世家子弟但凡死一个,五姓七望就会团结在一起,到时候才是最让皇帝头疼的时候。
哪怕这些人跟着自己一起谋反,当皇帝的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他们的功绩。
他在心中长叹一声,等待着未知的命运。
当李承乾的大军进入长安城内后,马蹄声在街道上回响,像是敲响了权力交替的战鼓。
整个大军化整为零,有条不紊地行动着。在群如召的指挥下,成一个一个建制的小分队朝着长安城涌去。
阳光洒在士兵们的身上,映出他们坚毅的脸庞。每个街道,每条巷口,每个府衙面前都有三大营的将士出现,他们的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周围,手中的武器紧握,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着新皇的权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