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非主流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天崩开局又怎样,我还是大唐的王全文+番茄

天崩开局又怎样,我还是大唐的王全文+番茄

海鸥来了 著

其他类型连载

说好听点是均衡发展,说难听点就是不上不下。也因此,在贞观十七年以前,李世民从未好好看过这个儿子。当然,宠爱是有的,但那只是将李治当成他的儿子,跟李承乾和李泰不同。可自从那天在凌烟阁听过长孙无忌的办法后,李世民就开始思考了。皇帝不是傻子,他知道国舅为什么要跟他说这个办法,缓兵之计?不,只是打着缓兵之计的幌子,让自己允许李治入局。但李世民会吗?正如长孙无忌所料,会的。因为晋王的身上有一个最大的优点,亦是每个不上不下的孩子都拥有的优点,老实听话。李治是幸运的,如果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这个优点将会变成他的缺点,一辈子都翻不了身,谁让他老实听话呢?可生在帝王家,那就不一样了。诚然,李世民是希望他死后大唐的下一任君王跟他一样优秀,要是能超过...

主角:李佑李世民   更新:2025-01-10 14:4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佑李世民的其他类型小说《天崩开局又怎样,我还是大唐的王全文+番茄》,由网络作家“海鸥来了”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说好听点是均衡发展,说难听点就是不上不下。也因此,在贞观十七年以前,李世民从未好好看过这个儿子。当然,宠爱是有的,但那只是将李治当成他的儿子,跟李承乾和李泰不同。可自从那天在凌烟阁听过长孙无忌的办法后,李世民就开始思考了。皇帝不是傻子,他知道国舅为什么要跟他说这个办法,缓兵之计?不,只是打着缓兵之计的幌子,让自己允许李治入局。但李世民会吗?正如长孙无忌所料,会的。因为晋王的身上有一个最大的优点,亦是每个不上不下的孩子都拥有的优点,老实听话。李治是幸运的,如果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这个优点将会变成他的缺点,一辈子都翻不了身,谁让他老实听话呢?可生在帝王家,那就不一样了。诚然,李世民是希望他死后大唐的下一任君王跟他一样优秀,要是能超过...

《天崩开局又怎样,我还是大唐的王全文+番茄》精彩片段


说好听点是均衡发展,说难听点就是不上不下。

也因此,在贞观十七年以前,李世民从未好好看过这个儿子。

当然,宠爱是有的,但那只是将李治当成他的儿子,跟李承乾和李泰不同。

可自从那天在凌烟阁听过长孙无忌的办法后,李世民就开始思考了。

皇帝不是傻子,他知道国舅为什么要跟他说这个办法,缓兵之计?

不,只是打着缓兵之计的幌子,让自己允许李治入局。

但李世民会吗?

正如长孙无忌所料,会的。

因为晋王的身上有一个最大的优点,亦是每个不上不下的孩子都拥有的优点,老实听话。

李治是幸运的,如果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这个优点将会变成他的缺点,一辈子都翻不了身,谁让他老实听话呢?

可生在帝王家,那就不一样了。

诚然,李世民是希望他死后大唐的下一任君王跟他一样优秀,要是能超过他,那就更好了。

但在李世民还活着的时候,下一任君王比起优秀,更应该老实听话。

可李承乾和李泰都没有这个优点,不然大唐也不会变成如今这样!

皇帝也不必这般痛苦,既如此,让李治入局,虽然是无奈之举,也不失为一条退路。

“稚奴,来,让为父好好看看你。”

李世民靠在龙榻上,朝跪坐在殿中的李治伸出大手。

“是!”

十五岁的晋王还是少年,稚嫩的脸上,紧张清晰可见。

他不知道他的父皇为什么召他来此,也不知道他的父皇为什么要盯着他看那么久,只知道他的父皇已经不像他小时候那样和蔼可亲。

所以这些年,比起父亲,李治更多的是把李世民当君王。

“呵呵……”

随着李治上前,李世民握着李治的手,自是能感觉到其手在发颤,当即宽慰一笑道:

“不要怕稚奴,你没有做错任何事,为父今天唤你来,只是想问问你对前几天的事怎么看。”

李治不明所以:

“什么事?”

“太子和魏王的事。”

“啊?!”

李治面色一白,赶忙从李世民的手中抽出自己的手,合在额上一拜:

“父皇明鉴,儿臣当时虽也在太极殿,可因为没休息好,精神全无,所以并未注意大哥和四哥说了什么,事情也一概不知。”

李世民眸光一冷:

“混账!你当为父是傻子吗?”

“连这样的谎话都编的出来,就算你是朕的儿子,也大不过欺君之罪!”

此话一出,李治亡魂大冒,可不知为何,还是硬着头皮道:

“父皇息怒,儿臣不敢欺君,真的……真的是不知情,没注意。”

“就算父皇要治儿臣的欺君之罪,儿臣也无话可说!”

李世民深深的看了一眼这样的李治,眸光闪烁良久,最终还是转为一笑:

“呵呵,是无忌教你的吧?”

说到这,见李治头埋得更低了,李世民仅是面色一黯,便再度伸出手拉着李治的手道:

“你有一个好舅舅啊稚奴,不管他是因为什么才教你,你都要记得,牢牢记得。”

“尤其是你对这件事的态度,不知情,没注意,哪怕有一天为父不在你身旁,你也要记得。”

“然后,好好对待你的兄长。”

闻听此言,李治缓缓抬起头,眼中的迷茫逐渐消失:

“儿臣,必然谨记!”

李世民面露欣慰,同时开口道:

“你是皇子,又是嫡子,而且已经十五岁,是时候帮朕的忙了。”

“今后每日早朝,你也来吧。”

尽管已经猜到,可当真的听到这话,李治的心中还是不可避免的激荡起来。


长安,襄阳郡公府

天刚蒙蒙亮,正堂就已经溢满茶香。

年轻的女子跪坐在正堂,容颜秀丽,气质不凡,但眉心却有着一抹化不开的幽愁,连带着手中的茶滋味都没那么好了。

此女不是别人,正是杜荷的妻子,李世民的第十六女,大唐的城阳公主李丽仙。

身为长孙皇后的女儿,李丽仙跟她的姐姐长乐公主李丽质一样都继承了她们母亲贤良淑德的美好品质。

李世民为她们精心挑选的夫君,也是大唐数一数二的世家俊秀。

可跟姐姐那让人心生向往的婚姻生活相比,李丽仙的婚姻生活其实很尴尬。

首当其冲的一点就是时间,也是,李承乾要谋反,杜荷身为太子党的一员,必然要为此事忙前忙后,哪来那么多时间陪伴他的公主?这不?昨夜又彻夜未归!

再加上杜荷没办法告诉衡阳公主他在忙什么,每次问起都是搪塞,使得李丽仙只能下意识的以为他的夫君在外面有人,心情糟糕到了极点。

看着眼前的长辈,李丽仙也在犹豫要不要打小报告。

当然,不可能是李家的长辈,否则李世民要知道杜荷不好好对待自己的女儿,在外面搞七捻三,必然龙颜大怒!

只可惜李丽仙不懂政治,她当眼前的人是长辈,眼前的人却只把她当做可乘之机。

杜楚客,莱国公杜如晦的弟弟,杜荷的叔父,但跟侄儿的政治选择截然相反,杜荷是坚定的太子党,杜楚客却是魏王府长史,李泰的铁杆亲信。

只不过现如今,太子和魏王虽势同水火,但因为李世民,还不敢把斗争放在明面上。

杜楚客今日之所以来此,也是由于听到了一些消息,特来试探。

不曾想,一来就得知杜荷昨夜竟彻夜未归,毕竟是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瞬间就嗅到了一股不正常的气息。

此刻看着眼前的李丽仙,就宛如大灰狼看到了小红帽:

“呵呵,公主不必担心,荷儿乃是我大唐驸马,长安又在天子脚下,仅是一夜未归,不会出什么事的。”

“相比之下,我倒是更担心荷儿年轻,一时心软,旁人三言两语,就让他趟进浑水中。”

李丽仙俏脸一白,回想这两天杜荷行事是有点神神秘秘,的确像是瞒着人在干一些不好的勾当,慌忙开口道:

“叔父此言,是知道驸马在干什么吗?”

“实不相瞒,驸马最近是有点奇怪,可他什么都不告诉我,我也只能干着急了。”

杜楚客眸光一闪,真是单纯啊!

“唉~这么看来,我听到的果然不假,燕弘亮真的来过呀!”

“公主,请转告驸马,千万不要掺和此事,否则,陛下一定会不快的。”

此话一出,李丽仙心中更慌:

“怎么会这样?叔父,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呀?那个燕弘亮是谁?我从未听说过。”

杜楚客毫不犹豫:

“此人乃齐王舅公阴弘智的妻兄,公主,你应该知道齐王最近闯了什么祸吧。”

前面也说了,长安城很大也很小,李佑和权万纪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城阳公主就算不懂政治也肯定听说过。

只是没想到这事到了这时能牵扯到自己家,俏脸愈发苍白:

“驸马怎么会跟五哥扯上关系?叔父,我可以为驸马证明,五哥暗杀权长史一事,驸马绝对不在其中呀!”

杜楚客宽慰一笑:

“呵呵,这个我自然知道,公主不必太过紧张。”

“在我看来,荷儿当然与此事没有关系,燕弘亮之所以来找荷儿,该是想让荷儿出面,请太子为齐王求情。”

“既如此,只要荷儿不同意,就能无碍了。”

说到这,见李丽仙神情一松,杜楚客赶忙话锋一转:

“不过……怕就怕荷儿已经答应了燕弘亮和齐王,也已经出面请太子了。”

“啊?”

李丽仙不出意料的又慌了:

“那怎么办?”

杜楚客见状,心中明明早已计划好了,却捏着下巴,故意沉思片刻才缓缓道:

“嗯……齐王目下还未回长安,事情尚有转圜的余地。”

“当务之急,是确认荷儿是否答应了燕弘亮,以及太子对此事的态度是何。”

“既如此,公主,请您这段时间密切关注荷儿,一旦发现了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不要声张,立马派人告诉我,只有这样,我才能及时相助。”

“至于荷儿那边,你什么都不要说,他是男人,也已经这么大了,要是知道公主和我这般帮他,一定会让他抬不起头的。”

李丽仙闻言,想着杜荷的自尊心是有点强,再加上杜楚客是杜荷实打实的叔父,怎么可能伤害侄子呢?便飞快一点头:

“好,多谢叔父提醒,我会看着驸马的。”

杜楚客嘴角一勾,拱手躬身道:

“有劳公主了。”

李丽仙赶忙起身回礼:

“叔父何需如此?我已是杜家儿媳,理应如此。”

杜楚客目露自得,在他看来,他这一招天衣无缝,就算被杜荷得知也不要紧,完全可以打着为侄子好的口号解释清楚。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杜荷绝不会听他的话,他越不让杜荷答应燕弘亮,请太子出面给齐王求情,杜荷越会这样做。

原因很简单,太子的人,怎么能听魏王府长史的话呢?

至于叔侄之情,呵~政治,哪来的感情?

可就在这时,正堂外却响起了脚步声,来者不是别人,正是杜荷。

“嗯?叔父?”

在自己的家中看到自己的叔父本该是令人高兴的,但杜荷的心中却顷刻间被戒备充满,当然,面上还是规规矩矩的。

“呵呵,叔父今日怎么有闲来我府上?来,叔父请坐,侄儿给您倒茶。”

杜楚客什么话都没说,只是扫了一眼李丽仙。

李丽仙心领神会,立马上前质问:

“驸马你昨夜去了哪儿?为何不派人告诉我一声?你知道我有多担心你吗?”

杜荷一愣,不明白李丽仙为何这般严肃,往常可是极为温柔的,但转念一想杜楚客,心中猛然一动。

“于你何干?”

杜荷直接板起一张脸。

果不其然,杜荷这样的态度瞬间伤了李丽仙的心,也顾不得其他了,直接幽怨道:

“于我何干?杜荷,你到底把我当成了什么?燕弘亮是不是找过你?你为什么不跟我说?五哥这事是咱们夫妻能管的吗?”

此话一出,杜荷瞬间心如明镜,但他不仅不恼,反而暗自开心,本以为还要辛苦一二,这下,可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相比之下,杜楚客就有点无语了,可李丽仙既然把事全漏了,那索性把话摊开:

“不得无礼荷儿!”

“公主也是为了担心你才这样,你怎么能好赖不分呢?”

“还有齐王的事,的确不是我们能掺和的,你可千万别管,哪怕是为了太子。”

杜荷闻言,直接背身:

“这就不劳叔父关心了,来人,送客!”

言罢,杜荷大手一挥,可随着这大手一挥,“嗖”的一声,从杜荷的袖口中竟滑落出一封信。

“嗯?这是什么?”

李丽仙一愣,看着正好滑落在自己脚下的信,弯腰就要捡起。

可“啪”的一声响,杜荷一个箭步,就把信率先抢在手中,惊慌的看了一眼杜楚客,就转身进了内堂。

“驸马?!”

李丽仙见状,赶忙去追杜荷,想把事情问清楚。

杜楚客却飞快走出正堂,离开襄阳郡公府,直奔魏王府而去。

他脸上的表情精彩至极,眼中的神采明亮不已,是的,他看到了,即便杜荷的动作很快,他也看到了信上的署名,正是李佑。

毋庸置疑,这一定是齐王写给太子的,也是,想让太子出面求情,怎么可能仅凭言语?

呵呵……哈哈……太子啊太子,你终于被我们抓到了!

胜利的天平也似乎正向着他们倾斜而去,因为当杜楚客赶到魏王府,人还没走进,就看到宫中负责传旨的宫人准备离去。

追上前一问,权万纪死了!


太极宫,凌烟阁

在贞观十七年之前,凌烟阁只是太极宫中一个普通的阁楼。

但自从年初魏征因病逝世,李世民悲痛不已,想着时光荏苒,人终会离去,为了将来自己能更好的思念功臣,全了君臣情谊,便让工部尚书阎立本画下魏征的画像悬于凌烟阁上。

除了魏征以外,大唐还有二十三人荣幸进入此列,闻名后世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自此而来,在这之中,长孙无忌正是魁首。

毕竟他不仅是长孙皇后的兄长,还是李世民的发小,两个人并不只是君臣,还是朋友!

只是相比魏征,长孙无忌多了一丝圆滑,魏征却是满满的坚韧。

不过故人已去,现如今,李世民能说点心里话的人,只有长孙无忌了。

“唉~”

伴随着一声沉重的叹息,皇帝将目光从魏征的画像上移开,转到长孙无忌的画像上:

“无忌,你知道我为什么带你来这里吗?”

长孙无忌自然知晓,但如上所述,比起魏征,他多了一丝圆滑:

“陛下恕罪,关于齐王,是臣一时糊涂,没有体会到陛下的爱子之心。”

“否则适才在太极殿,臣一定不会请陛下严惩齐王的!”

李世民面无表情,如果说长孙无忌还有什么地方不够好,那就是这个了。

“行了无忌,这里只有你我二人,就不要再说这些无意义的话了。”

“齐王我并不关心,我关心的,只有你妹妹给我生的儿子呀!”

“可现在,他们已剑拔弩张,朕真的不知如何是好,身为国舅,你还要置身事外吗?”

长孙无忌眸光一闪,语气故意透着苦涩:

“陛下明鉴,正因为臣是国舅,才只能置身事外。”

“谁让太子和魏王都是臣的外甥呢?臣实难从中选择,还望陛下体谅!”

李世民抬手抚额:

“你再难还能难得过我吗?你只是承乾和青雀的舅舅,我却是他们的父皇啊!”

“可身为一国之君,朕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放任的,他二人争斗事小,但要是伤了大唐,朕百年之后有何颜面去见父亲?又怎能对得起天下黎民?”

长孙无忌看着李世民身后魏征的画像,缓缓道:

“既如此,那就按魏征生前所言,昭告天下,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然后,让魏王离开长安,永远不要回来!”

李世民一愣,旋即眉头紧锁:

“朕不是没考虑过魏征此议,但承乾自从伤了腿后,行事越发不端。无忌,我真的很害怕他将来继位之后,做出什么殃及社稷的事来。”

听到李世民的话,长孙无忌毫不意外,国舅之所以这样说,只是为了接下来做铺垫:

“那么……废太子?”

李世民满面不忍:

“承乾已经够可怜的了,我不能那样做!”

长孙无忌眼睑微抬,直到这时,他才开始自己真正的意图: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陛下两边都难舍,注定要生祸事啊!”

“不过,陛下现在身体康健,此事倒也不急于一时。”

“不如再考校一段时间,将来再定也不迟。”

李世民再度一叹:

“唉,我本来也是这样想的,可承乾和青雀今日在太极殿已经互相攻讦,接下来,夺嫡之争必然愈演愈烈。”

“看来,我只能尽快决断了。”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

“陛下无需如此,其实,臣还有一个办法,虽然只是缓兵之计。”

李世民双眼一亮:

“如此便好,无忌快说!”

长孙无忌图穷匕见:

“陛下明鉴,大唐皇子众多,您为何非要从太子和魏王中择出一人立为储君呢?”

“嗯?”

此话一出,李世民的眼神陡然变得犀利:

“你在说谁?”

长孙无忌即便做好了准备,也免不了心头一跳,赶忙补充道:

“陛下误会了,臣此话并非是推举其他皇子为储君,而是想缓和太子和魏王之间的争斗啊!”

“请陛下试想,如果有一位皇子,哦,就拿齐王举例,如果陛下开始宠爱齐王,以至于让人以为齐王才是陛下心中真正的继承人,那么,太子和魏王哪里还会争斗?”

“如此一来,局势不就缓和,也给了陛下充足的时间去考校太子和魏王不是吗?”

李世民死死的盯着长孙无忌,似乎正窥探他的心:

“齐王?齐王哪里有资格让承乾和青雀心忌?”

“就算朕对他宠爱百倍,这大唐的君位也轮不到他。”

“无忌,你是想说稚奴吧?”

长孙无忌面色一白,飞快跪地:

“陛下明鉴,臣绝无此意!”

李世民居高临下,也就是长孙无忌了,换成旁人,足够李世民杀他一百次。

可稚奴,也就是历史上贞观年间最后的胜利者晋王李治,身份不一般。

他跟李承乾和李泰一样,也是长孙皇后亲生的儿子,李世民对他的宠爱,并不比李承乾和李泰少。

只是贞观十七年,李治还是个少年,连家都未成,在李世民的心中,自然也没将其视为继承人。

但想着长孙无忌的话,李世民不得不承认,是有道理的!

如果他开始器重李治,精心培养,李承乾和李泰的确不会再争斗下去。

简单来说,就是再加一人,构成三足鼎立之姿,如此,不管其中哪两人互相争斗,都是第三人得到最大的利益。

既如此,与其鹬蚌相争,不如坐收渔利!

到了那时,贞观年间的夺嫡之争将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僵持。

而这正是李世民想要的,不管三子如何争斗,最终板板钉钉的人都是他这个君王。

所以,只要能僵持到他做出决定的那一刻就行了,

“唉~今后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无忌,朕不管你心中怎样想,都不要再将它表露出来了。”

“否则,休怪我不念君臣之情!”

说到这,见长孙无忌浑身一颤,李世民才后知后觉自己的话有点重,便转移话题道:

“丽质的病还好吗?”

丽质就是李丽质,长乐公主,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长女,嫁给了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遗传的缘故,长乐公主跟长孙皇后的体质一样差,也是从小多病,最近一段时间,身体更是大不如前,从年前就开始卧床了。

李世民心急如焚,遍访天下名医给李丽质治病,只可惜始终不见效。

身为李丽质的公公和舅父,长孙无忌的心中当然也为此忧愁,只是病来如山倒,只能勉强答道:

“陛下放心,公主有上天保佑,必然无碍!”

李世民闻听此言,就知道李丽质的病情没有丝毫好转,再加上李承乾和李泰的事,顷刻间浑身疲惫:

“唉~朕的家究竟是怎么了?”

“无忌,你退下吧,你说的事,朕会考虑的。”

“至于丽质,我会将宫中最好的御医派到你府上的。”

长孙无忌心头一松:

“是,多谢陛下。”

话虽如此,长孙无忌依然不敢久留,朝李世民躬身一拜,便飞快走出凌烟阁,直到离开太极宫,才停下脚步。

“呼~总算成了。”

回想着李世民的告诫,长孙无忌如释重负的舒了一口气,但再起脚时,步伐已经变得轻松。

毕竟在他的努力下,李治终于登上了大唐的政治舞台,而长孙无忌毫不怀疑,他和晋王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然而天终将不遂不愿,因为当第二天的晨曦照耀在长安城时,齐王,终于回家!


不过现在可以了,由此也可见,李世民扶持李治的举动,伤透了李泰的心。

就像是玄武门那天,长孙皇后把李承乾护在身后,如今,李世民也把李治护在了身后。

从始至终,李泰都不是他父母的第一顺位。

“殿下,接下来就交给我们吧。”

杜楚客和韦挺朝李泰一拱手,便转身离去,眼中透着刻骨的决绝。

李泰也一样,虽然他们有选择的余地,只要放弃,转为支持李治,魏王党就可保无忧。

跟太子党不同,李承乾是太子,威胁他地位的人,从一开始就是不死不休。

也因此,跟李承乾争了这么多年的李泰,矛盾早已不可调和。

可他跟李治还未有过争斗,只要及时投降,将来李治上位,念着兄弟之情,是不会对李泰下狠手的。

但人之所以是人,就源于贪心啊!

这种贪心促成了李泰的不甘,进化为了魏王党的愤怒,他们无法容忍多年的努力化为流水,哪怕万劫不复,也要再度抗争!

全然不知此刻,齐王府内,李佑正在拍手称快。

因为他也得到了李世民允许李治早朝旁听的消息,还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

他要感谢长孙无忌,感谢李世民,平白无故,就送给他一个助攻。

本来还要费点功夫,现在则是不用了。

“呵呵,这样才有意思嘛。”

李佑伸出左手,看着自己的五根指头,嘴角缓缓掀起一抹冷笑。

在他的计划下,天下即将大乱,但正因为此,齐王热血沸腾。

李世民、李承乾、李泰、李治、再加上他,李佑。

五龙同朝,就看谁能夺得魁首吧。

贞观十七年,六月

天气由凉转暖再入热,使得长安也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

阴弘智赶到东宫时,身上的官袍已被雨水打湿,可他不敢停留,甩了甩手中的伞,就被东宫的宫人迎到了宜秋宫。

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森然的脸庞,其中还有几道充满杀意的目光。

但阴弘智毫不理会,掩门放伞,便躬下身子,朝坐在主位上的李承乾行礼道:

“臣阴弘智参见太子,因雨姗姗来迟,还望殿下勿怪!”

话音刚落,坐在李承乾右侧的一人就双眼微眯道:

“太子心胸广阔,自不会怪罪阴长史,可本王就不一定了。”

此人名为李元昌,乃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七子,李世民的七弟,大唐的汉王,跟侯君集和杜荷一样,都是太子党的核心成员。

除此之外,当下的宜秋宫还有开化公赵节、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以及,齐一。

是的,李承乾要反了!

之所以让阴弘智来东宫也是这个原因,不过从李元昌的态度来看,阴弘智并不被信任。

同样不信任阴弘智的人还有赵节和李安俨,

也是,自从加入太子党,阴弘智还是第一次出现在三人的面前。

既如此,谋反这等大事,怎能让不信任的人一起参与?

可杜荷和侯君集很放心,让阴弘智来此的李承乾就更是了。

毕竟信任这种虚无缥缈的玩意,从来都不是看出来的,而是逼出来的!

这不?随着李承乾一挥手,侯君集立马从身后拿出一个匣子,大手一推,匣子就滑到了阴弘智的身下。

一股浓浓的血腥味霎时扑面,再一看众人玩味的神情,阴弘智无需思考就猜到这匣子装的是何了。

出于感情,阴弘智心中一叹,可出于更重要的感情,阴弘智自然跪坐。


长安,东宫

夜色已深,李承乾倚靠着通殿门,眺望着远处的太极殿,依然灯火通明,这让太子不可避免的想到了过去,语气因此寂寥:

“父皇,又忙到这么晚呢,明明已经不再年轻了。”

言罢,李承乾回过头,看着身后的燕弘亮自顾自的述说着:

“知道吗燕先生?他曾一度是我的骄傲。”

“每次看到他为了处理政务忙到这个时辰还未歇息,我都越发觉得他老人家是这世上最了不起的人。”

“所以当我被封为太子时,我就立志要成为第二个父皇。”

“只可惜很久以后我才明白,我不是他!”

燕弘亮心中一沉,他才加入太子党,还处于患得患失的阶段。

此刻听到李承乾这般话语,也不知该如何应对,只能按部就班道:

“苍天无眼,殿下若不是伤了腿,谁能与您争夺这国本之位?”

身为大唐的储君,李承乾之所以要选择一条跟前半生截然相反的道路自是有诸多原因。

燕弘亮的话中就提到了这其中重要的两点,其一就是李承乾当年为了给病重的长孙皇后祈福,纵马射雁时不慎摔伤,自此患了足疾。

腿脚不便,走路一瘸一拐,对太子的自尊心产生了极大的打击,再加上朝堂非议,更有甚者直接向李世民上书太子既残,有碍国体,理应废黜太子之位,另择人选立之。

虽说最后皆被李世民不允,可上书此事的朝臣们并没有受到惩罚,李世民也从未当众告诫文武百官废太子之事今后不准再提,谁敢就格杀勿论,那么这说明什么?显而易见,李世民也产生过这个念头啊!

即便这个念头被皇帝及时掐断,对李承乾而言,这亦是他尊崇半生的父皇对他这个当了十多年太子的背弃,隔阂自此深入心间。

但国不可一日无君,便不可一日无太子,如果李承乾被废,如今的大唐是否有皇子能取而代之?

这个答案,正是燕弘亮话中提及的原因其二,魏王李泰。

此人是李世民的第四子,跟李承乾一样同为长孙皇后所生,名副其实的大唐嫡次子。

而且才华横溢,能力不俗,最重要的是,论李世民的宠爱,李泰比李承乾都犹有过之。

再加上李家的传统,李泰是想要太子位的,就像当年的秦王。

那么,出身、能力、宠爱、野心都拥有的魏王,在太子的眼中,哪里还是胞弟?根本就是死敌!

武德年间的夺嫡之争在贞观就此上演,而到了贞观十七年,随着李世民允许李泰住进武德殿,局势已经压倒性的对李承乾不利了。

“呵呵,本宫倒是觉得这腿伤了也好。”

李承乾偏头看了一眼与东宫相邻的武德殿,它在两仪殿的东边,比东宫更东,不得不说,用心良苦!

“最起码,我用一条腿看清了我的兄弟,看清了我的父亲。”

“果然,真心在乎本宫,为本宫着想的人,已经没有了。”

燕弘亮面色一白,赶忙躬身道:

“还有我们,殿下!”

李承乾眉毛一挑,徐徐笑道:

“哈哈……这个本宫知道,放心吧燕先生,真心帮我的人,我永不相负。”

“但那些背弃我的,即便给了我这条命,我也不会放过他!”

燕弘亮浑身一颤,额间冷汗四溢。

李承乾看到这,却是眉头微皱。

他说这些话并不是为了敲打燕弘亮,每一个字都是他心中的真实所想。

但燕弘亮的表现令太子有点失望,或者说自从谈判结束,燕弘亮就失去了原有的光芒,不再是襄阳郡公府那个言辞犀利,闲庭自若的人才了。

至于燕弘亮,当然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故而那天从襄阳郡公府回到家,就立马将李佑的信烧了。

毕竟李承乾要是知道他的本事全来自于那封信,呵~东宫可不养无用之人!

殊不知这样一来,刚好为李佑补上他计划中唯一的不足。

虽然燕弘亮并不知道那封信是李佑所写,只当是阴弘智找人代笔,但只有让信消失,才能万无一失。

也就在这时,伴随着“嗒嗒嗒”的脚步声,杜荷满面狂喜而来。

李承乾一看杜荷这般,即便早有准备,也压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声音颤抖起来:

“齐王真有十万大军?”

杜荷毫不犹豫一点头,紧接一边从怀中掏出侯君集派人送来的密信递给李承乾,一边伸出手搂着燕弘亮的肩膀大笑道:

“哈哈……先生果然是谦谦君子,所言不虚。”

“这下,我们要做的事就更有希望了!”

十万大军如果为假,燕弘亮必然死无葬身之地,此刻闻言,提着的一颗心终于稳下,人也只会比杜荷更激动:

“恰如郡公所言,大事必成啊!”

但就在这时,李承乾看着手上侯君集给他写的密信,却倒吸一口冷气,原来惊喜并未结束,反而才开始。

“嘶~这十万大军当真这般不俗?齐一?此人是谁?岳父竟说他的本事不在自己之下?”

“难道,上天真的开始眷顾本宫了?”

杜荷已经看过密信,双眼明亮至极:

“不止如此呐太子殿下,阴弘智也加入我们了。”

“虽然他是齐王的舅舅,凡事必以齐王为先,但正因为此,只要我们能将齐王牢牢抓在手中,他就一定会为您赴汤蹈火,而且绝不敢背叛的!”

李承乾轻轻的点了点头,显然,太子对此并不重视。

也是,相比十万大军和齐一这样不亚于侯君集的将领,阴弘智能给李承乾带来的帮助的确不大。

当然,前提是阴弘智的身后没有李佑。

已经看过信的杜荷就是最好的证明,当即郑重一拱手:

“殿下请看这封信的最后,恕臣直言,阴弘智才是我们急需要的人啊!”

李承乾不明所以,但当他顺着信看下去,就明白杜荷的话了:

“这计……是阴弘智想出的?”

杜荷再度拱手:

“正是阴长史所谋,所以臣才会那样说,如今殿下的身边,正缺少像阴弘智这般足智多谋之人啊!”

“再加上其为官多年,陛下还是秦王时,他就是秦王府的洗马了。”

“就凭这个,阴弘智对陛下的了解就不亚于我们,甚至还可能是我们中最了解陛下的人。”

“不然这么阴损的计策,除了阴弘智,谁能想得出来?”

李承乾双眼微眯,杜荷的话他没办法否认,因为在此之前他曾短暂的拥有过房玄龄,只可惜他没有珍惜,现在嘛,也不可能了。

毕竟房玄龄是绝不可能支持李承乾造反的!

但现在阴弘智的加入,却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房玄龄的空缺,尤其是阴弘智给他出的这条计策,不仅阴损,还很称太子的心。

“呵呵,这么说来,本宫现在岂不是什么都不缺了?”

李承乾自得一笑,将手中的密信交给杜荷,嘱咐其将信焚毁并按阴弘智的计划实施后,就杵着竹杖再次走到了通殿门。

继续眺望着远处的太极殿,那里依然灯火通明,可太子的心中已经不觉得寂寥,也不会再想到过去。

不错,往事已随夜而去,只有无穷无尽的野心和撕碎一切的欲望肆意攀长,直至黎明!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