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包装,用手指轻轻沾上一点放进嘴里。
醇厚的味道立刻充斥着口腔,这精盐不但咸味厚重,而且不苦不涩,
比镇上一斤卖一块大洋的粗盐,简直是天上和地下。
“那就这么说定了,后生,可不能哄人!”妇人紧紧握住盐袋,生怕苏文反悔似的。
苏文见状只是笑笑,现在是民国24年,也就是1935年。
市面上的物资十分匮乏,加之国民党经济封锁,陕北的老百姓过得真是苦!
“大娘,咱巴蜀汉子可不兴说话不算,您拿着!就算没钱我照样赊给你。”
说罢就连同白面一起递给了妇人。
妇人随即一愣,这年月的商人真就应了那句无奸不商的至理名言。
能不以次充好,缺斤少两就已是谢天谢地。
而像苏文这样半卖半送做生意的,她还是头回见。
于是赶紧掏出荷包里一枚保存完好的银元递给他:
“你这后生,叫我一声大娘,还能差你钱不成?再说你大老远的过来做买卖,钱一定得现给。”
“行大娘,那我就收着,觉着好,多给我介绍点买卖。”苏文不客气的收下银元,看都不看一眼。
这年月银子本来就是硬通货,如果还造假,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嘛。
抱着沉甸甸的白面和盐袋,妇人脸上的褶子都笑了出来:
“放心后生,我保准给你拉来客人,对了,我姓胡,你就叫我胡大娘吧。”
“呵呵~,好的胡大娘,我叫苏文,你叫我小苏就成。”
..
望着胡大娘怀里抱着白面跟盐袋,满脸堆笑的回到村口,立马有村民围了上来。
“她胡婶,买这么多东西,可花了不少钱吧?”
“嘿嘿~,便宜得很,这么好的白面和盐才一个大头,我不是怕没钱抓药,都还想再买点哦!”胡大娘紧紧抱着怀里的东西,生怕飞了似的。
“什么?!真的假的?来,让我看看。”
..
于是一群村民便围着胡大娘手里的东西,细细查验起来。
看到这一幕的苏文稳坐钓鱼台,口碑的力量是巨大的,
好东西根本不愁没人要,所以他才不会干沿街叫卖这种事。
有伤风化!
果不其然,没一会儿,一群老乡便朝苏文的小三轮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