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的美文同人小说《我岳父是李世民》,由网络作家“佚名”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本书又名《大唐最强外交》《惆怅的励志人生》大唐民风淳朴又彪悍。有吃人恶虎,有豺狼虎豹环伺,朝堂是深渊。天下英雄不似当年,这大唐没好人。张阳用上辈子学来的土味情话娶了一个小媳妇,家中虽清苦但日子也幸福。赚钱生活,致富奔向小康。夫妻俩举杯,敬更好的生活。...
《我岳父是李世民》精彩片段
贞观四年,六月。
十九岁的张阳在一处田地边忙活着,推着一块大石头反复地碾着稻米。
因为家里没有磨盘,张阳只好推着一块笨重的大石头。
在这个年头稻米少见,去年的时候张阳从一个岭南商人手里买了一些稻种,今年阳春时节种下,到现在也可以收获了。
虽然种出来的稻米颗粒不饱满,一株水稻上能吃的稻米不多,也足够自己和小媳妇吃一顿稻米饭了。
来到这个朝代,张阳是一个贫困潦倒的人,家里连可以耕种的一亩地也没有,要种地也只能自己挖一块田,还不能太大,不然村民就会来闹。
这些稻米还是自己在河边挖了一片水田种出来的。
汗水已经浸湿了衣衫,张阳瞧着已经碾出壳的淡黄色稻米,满足的笑了笑。
因为水土的关系关中很少吃稻米,普通人吃得都是粟米。
小媳妇说她小时候吃过一次稻米,看她讲述时眼神中的向往,张阳说什么也要让她再吃一次。
将碾好的稻米全部装入一个布袋中,一粒都不想落下,应该有个三斤左右。
吃力地直起身子,张阳放松着自己发酸的腰背,又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朝着家走去。
家就在长安城中,东市街角的一个宅院。
大唐民风彪悍又淳朴,常常有家中主妇痛打丈夫的场面。
小媳妇是张阳用上辈子学来的土味情话哄来的。
李玥现在的气色比以前好了很多,已经没这么苍白了。
小时候气血就不好,按说她小时候应该贫血。
只不过她的贫血有些严重,面色中还带着一些苍白,不过比以前好。
小媳妇年纪还太小,今年只有十四岁,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好好调理才行。
宅院不大不小,是她家的父母留下的。
看着张阳一头大汗回来,衣领口湿漉漉的。
李玥皱眉看着他说道:“你是不是又出去做苦力了?”
张阳提着装满稻米的布袋子说道:“你看看这是什么?”
李玥低头朝着布袋看去,“呀!稻米!”
讶异的李玥捧起一把稻米反复的看着,又抬头看了看张阳皱眉放下稻米。
她用自己的袖子给张阳擦着汗水说道:“吃了不少苦吧,稻米金贵。”
张阳咧嘴笑了笑,“家里还有一些熏肉和野菜,咱们晚上吃稻米饭。”
说完张阳便走入了家中后院开始忙活。
点好泥炉之后,张阳把洗好的稻米放入干净的小鼎当中,小鼎大小正好,盖上一个盖子便开始煮米饭。
这个小鼎是家里最值钱的东西之一。
一般来说鼎只有权贵人家才能用。
李玥也说不清这个小鼎的来历,只是说很早以前家里了。
家中没有像样的炊具,这个小鼎就当锅用。
由于自己一贫如洗,小媳妇自己有宅院。
之前听小媳妇说过,他父亲出远门了一直都没有回来,母亲生产的时候难产过世,家里只有一个老奶奶照顾着她。
两人成婚之后老奶奶便去世了。
李玥那时候哭得很伤心。
两人的婚礼很简单,没有人来做媒,也没有宾客。
老奶奶主持下,两人算是成婚了。
因为李玥身体差,又年龄太小,张阳一直不同意同房。
老奶奶去世之后,家中只剩下夫妻两人过日子,虽说日子清贫但也能解决温饱。
说是父亲出了远门一直没有回来,张阳倒觉得这个男人估计嫌自己媳妇生了个女儿,又体弱多病,这才离开。
说不定已经在外面又组建了一个家庭。
这年头也有男尊女卑,尤其是在生男生女的立场上,很多人家只要男孩。
张阳内心很反感这种落后的思想。
按照周遭人的说法,自己进入女方家住算是入赘了,周遭邻居也有一些闲话。
不过穿越到这个时代,已经活了两辈子的张阳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只要小媳妇跟自己过得好就好。
稻米端上桌,还有一碟野菜和一碟熏肉。
夫妻俩对坐着吃饭。
李玥坐在张阳做出来的椅子上,捧着饭碗吃下一口稻米饭,幸福地眼睛眯成一条缝。
椅子太高,李玥双脚不着地,幸福地晃悠着双脚。
饭后李玥洗着碗筷说道:“你听说了吗?”
张阳坐在院子里说道:“听说什么?”
李玥将碗筷洗干净,给张阳揉着肩膀说道:“突厥败给大唐,颉利可汗被生擒,那些番邦小国奉咱们陛下为天可汗。”
小媳妇说出着话,眼底里还带着一些骄傲。
也不知道她怎么这么关心朝中发生的事情。
张阳对这样事情丝毫不感兴趣。
感受自己小媳妇给自己按摩肩膀的力道,张阳放松着身体说道:“想必现在李世民的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了,得意忘形至极了吧。”
李玥伸出纤细的手指戳了戳张阳的太阳穴说道:“你又直呼当今陛下名讳。”
张阳看了看四周,“又没人听见。”
李玥俏目瞪了他一眼。
小媳妇贫血的病症需要补充营养,更需要补血补铁。
也不知道明日街市上能不能买上一些动物内脏。
夜色渐渐深了,李玥早早睡下。
用家里水缸中的水冲了一个凉,张阳换上一身干净衣裳,来到自己的房间拿出一个钱袋子。
坐在自己的床上一文一文的数着钱,大致有一贯钱样子。
这是这一年攒下来的钱。
天还没亮的时候,张阳便早早出门去赶集,赶集是一件让人热血沸腾的事情,你去晚了那些便宜的好货早就被眼尖的人挑走了。
在街上买了一些猪肝,和一些枣,几只鸡蛋和小半只鸡。
再买两张馕饼做早饭。
回到家中的时候天色才刚刚亮堂,张阳把粥炖上,等粥香飘起来的时候,李玥也睡醒了。
睡眼惺送的李玥走出自己的房间,目光看着张阳说道:“今天你还要出去做苦力吗?”
如果这个时候不听她的话出去干苦力挣钱,她会耍脾气,一天一夜不理自己的那种。
在长安城也有很多像张阳这样的人,每日都在找活干。
做一天收一天的钱,大多数的苦力都是短期的。
收益并不是太高,也并不稳定。
而且在唐朝给人做苦力,那监工力度你连摸鱼都别想。
她的神情很倔强,看起来不答应是不行了,反正今天家里还有别的事情要忙。
张阳说道:“先洗手洗脸。”
一直以来张阳都有一个规矩,饭前必须要洗手。
李玥用清水洗了洗脸,还有些显稚气的脸一下子清爽了许多,眼神也有了精神。
已经习惯了张阳饭前要洗手的规矩。
说是要讲卫生。
也不知道他一个穷人哪里来这么讲究的癖好。
而且张阳从来不喝生水,要把水煮过之后才肯去喝。
把煮好的粥端给她,张阳说道:“我不干活家里吃什么。”
李玥有一口没一口的喝着菜粥,目光一直看着张阳,只要他敢出门去做苦力,随时准备发脾气。
给自己盛了一碗粥,张阳喝一口粥吃一口饼,就这么对付着早饭
一个大婶走到门口,手里提着一个袋子朝着院子里的张阳喊道:“这里有些药材,据说是补气血的,给你家媳妇试试。”
张阳上前接过药材说道:“谢谢王婶。”
王婶捂嘴笑着说道:“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和王婶说。”
邻居都非常热心,时不时会送一些东西过来。
宅院的两边一家住着王婶,另一家住着杨婶。
王婶和杨婶都没丈夫,不过她们的日子倒是不愁吃喝,刚刚认识李玥的时候她们就住在这里了。
每到这个时候李玥都会板着脸,她并不喜欢邻居的这种好意。
李玥从小身体不好,她几乎是喝着药长大的。
张阳把药材随手丢在一边。
大多数年幼贫血的症状,在成年之后都会慢慢转好,这种病不能着急恶补和胡乱吃药,其实只要平日里注意些营养和饮食就可以了。
李玥吃完早饭,便拿出家中的一卷书,书卷中写着几个小故事。
平日里张阳都会讲一些小故事,李玥听完这些故事之后悄悄记录下来,比如农夫与蛇的故事,还有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再者这个乌鸦喝水的故事。
这几个故事看着简单,但其中反映出来的道理很深刻,值得让人深思。
李玥转头看向张阳,此刻他正在削着一堆木头。
“你又要做什么?”
李玥坐在椅子上手撑着下巴,俏目眨了眨。
张阳仔细削着木头说道:“我打算把椅子改一改,这把椅子有些太高了,顺便做个摇椅。”
李玥重新收回眼神,她知道张阳有一个很特别的本领。
不论什么东西到了张阳手里总能修好,而且还能变废为宝。
家里的大多数东西都是张阳做出来的,包括家里的那个小泥炉。
那个炉子和一般炉子不一样。
张阳做出来的炉子下方有一个通风的小口,一点小小的改动就可以让炉子更好用。
张阳把木条削好之后,将几节木条扣在一起。
再将椅子脚削去一截。
丈量好尺寸之后,做好标记。
再将两根木条做好标记的位置镂空。
将两根木条扣在椅子腿上,一个摇椅就做好了。
张阳自己先试了试还挺牢固的。
李玥手里拿着书卷走来问道:“这椅子能坐吗?”
“你试试?”
“会摔倒的!”
“我扶着你!”
“那还行。”
李玥小心翼翼地坐在摇椅上,随着自己重心椅子会一前一后的摇,每一次后摇的时候她都要抓住把手。
张阳说道:“坐这种椅子最重要的是放松,你千万不要紧张。”
李玥听着张阳的话,放松自己,椅子的晃动变小之后也稳当许多。
可能是张阳在后面扶着吧。
李玥心里想着放松自己的身体,将身体的重量完全放在椅子上,摇椅后倾一会儿又摇了回来。
慢慢睁开眼,李玥看到张阳的脸就在阳光下,他脸上还有一些汗水。
“你不是说扶着我吗?”
“你又没摔倒。”
“我要是真摔了呢?”
“那就是你故意的。”
……
和他斗嘴是一件很费劲的事情,反正没赢过,放弃了。
李玥坐在摇椅上,舒服的眯着眼,就这样坐到天黑也不会腻。
张阳又来到自家后院开始和泥,灶台已经做了一半了。
后世土灶台见过不少,样式也有各种各样。
家里的这个角落空着也是空着,不如利用起来。
张阳打算做一个可以开两口锅的灶台。
拿起一块石头,张阳仔细修了修,尽量让石头平整这样砌上去才会牢固。
小两口的日子过的很平静。
家门口的街道很冷清。
也不知道怎么了,大家就算是绕远路也不想路过这里。
像是特意避开这里一般。
据说之前有一伙人在这里闹事,不出一炷香的时间就被官府带走了。
咱们大唐的治安效率还真是异常的高。
朱雀大街一路向北走就是承天门,承天门后就是大唐最尊贵的地方。
李世民坐在甘露殿中,看着各地送来的奏章,这都是各个郡县今年秋收的情况。
相比往年,今年粮食还算是丰收。
李世民心里悬着的石头也总算是落下了。
长孙皇后来到殿内,给李世民递上一碗羹汤说道:“陛下,别太劳累了。”
李世民搁下手中的笔说道:“那些国事朕不得不盯着。”
长孙皇后在一旁坐下说道:“也不知道玥儿的病怎么样了。”
提到玥儿,李世民长叹一口气,玥儿从小就体弱,太医署的医官说过她可能活不过成年。
李世民有点想不起来上一次见玥儿是什么时候了。
玥儿是汝南公主,李世民的第三个女儿。
她也就比丽质大两岁。
也不知道这丫头怎么想的看上了一个穷小子,要死要活要嫁给他。
李世民不知道她还能活多久,如果玥儿可以过得好,也就由着她了。
只是希望她可以开开心心多活几年。
玥儿是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她母亲生她的时候难产而亡。
从小没了母亲,又是体弱多病。
自从玥儿成亲之后,便一直让两个宫女暗中照顾着,保护着。
陛下和皇后的对话,正好被路过的李承乾听到。
想到李玥这个妹妹,李承乾也是一阵失落。
小时候这个妹妹就少言寡语,每每跑几步就会晕,多少大夫看了都不见好。
李承乾走入甘露殿,躬身行礼道:“父皇,母后。”
见李承乾来了,李世民说道:“明日你代朕去看看玥儿。”
李承乾行礼说道:“儿臣明白了。”
接下来李承乾向李世民讲述着在太子师李纲那里学得的文章。
第二日,李承乾便早早出了东宫。
一路走在朱雀大街上,李承乾心里想着李玥嫁给了一个一无所有的小子,也不知道她到底是怎么想的。
也是父皇对她太过宠溺了,嫁娶这等大事也由着她来。
每每想到玥儿可能活不过成年,李承乾心中也是阵阵失落。
从朱雀大街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右拐走入东市,从东市一个小巷子进去就有一个宅院。
玥儿就住在这里。
正在收拾家中晾嗮衣服的李玥听到敲门声,打开家门看到是李承乾。
见是李承乾,李玥连忙行礼道:“皇兄。”
李承乾笑道:“你不用多礼。”
走入宅院,除了李玥也没见别人,李承乾问道:“你夫君呢?”
李玥抱着晾嗮好的衣物说道:“夫君说是去买些东西,应该也快回来了,皇兄请坐吧。”
看着家中的陈设,李承乾也知道李玥日子过得清贫。
李玥搬了一把椅子给李承乾坐下。
样式有些古怪的椅子。
李承乾尝试着坐着意外觉得挺舒服的,平日里都是席地而坐,要不是就是一张小胡凳。
“这是你那个夫君做的?”
李玥点头,“嗯,他说坐在地上太累。”
也是一个手艺人,能有这般精巧的手艺,不过也不足为奇,这种东西宫中的匠作也做得出来。
再看李玥的气色,她的气色比以前好多了。
李承乾问道:“近日过得如何?”
李玥笑着说道:“他对我很好。”
李承乾放低语气对李玥说道:“如果他做了欺负你的事情,你就和皇兄说,皇兄绝对不会放过他。”
李玥收起笑容说道:“他不会欺负我的。”
其实打心里,李承乾也不喜欢李玥的这门亲事。
要不是玥儿任性偏要嫁,父皇肯定给玥儿安排一门好亲事,娶个好驸马,眼下却是一个穷小子。
要家世没家世,据说还整日游手好闲。
李承乾又问道:“他平日里都靠什么营生,需要孤给他安排什么差事吗?”
李玥摇头说道;“不用了,我们现在过得挺好的,而且他手艺很好,家里的东西都是他自己造出来的。”
李承乾自然看到了院子里放着的桌椅。
瞧着眼前这张桌子,李承乾发现桌子上刻着一行小字,写着:不改初衷真英雄。
好句子!
这是李承乾的第一个想法。
这句子出自哪个典籍?
还是出自哪个文人之手?
脑海中思索着,怎么都想不到。
瞧见院子的角落放着一堆药材。
小时候李承乾也记得,玥儿一闻到汤药的味道就会逃之夭夭,怕极了。
可不论怎么治,气色总是越来越差,身体也是越来越虚弱。
倒是现在看玥儿的气色,比以前好了太多了。
李承乾说道:“现在还会犯晕吗?”
李玥给李承乾倒上一杯白开水,“现在很少犯晕了。”
李承乾皱眉问道:“是他治的你吗?”
李玥摇头说道;“也不算是治吧,说什么可以食补,成婚之后就没这么喝药了。”
说着自己的夫君,李玥脸上都是幸福。
听到这话,李承乾神情讶异。
身体不仅没有变坏,反而恢复的更好了。
难道是药出了问题?
李承乾皱眉思索着。
“皇兄?”
听到李玥的呼唤声。
李承乾收回心神说道:“孤想到一些事情,就先回宫了。”
这话说完李承乾就要转身离开。
“皇兄,且慢。”
李玥说话喊住就要离开的李承乾,拿出一份茶叶说道:“这是夫君做的炒茶,父皇平日里处理奏章累,喝一口这种炒茶还能提神醒脑,让父皇试试。”
李承乾接过这一小袋茶叶,打开袋子闻了闻,一股淡雅的茶香。
煮茶这种事情李承乾当然知道,炒茶这种东西还是少见。
李玥嘱咐道:“这个东西要用煮到沸腾的水来冲泡,不需要加任何其他的东西,疲倦的时候喝一口。”
李承乾收好茶叶说道:“玥儿有心了,孤一定带给父皇。”
李玥笑着点头,“嗯,皇兄慢走。”
很少看见玥儿的笑容,看来那个穷小子待玥儿挺好的。
都说玥儿活不到成年,如果她能这样开开心心过完剩下的日子,李承乾心里多少也有些慰藉。
回到宫里,李承乾找到了李纲,“老师,孤今日寻得一个好句子。”
李纲的目光依旧在手中的书卷上,开口说道:“太子殿下不妨说说。”
李承乾念道:“不改初衷真英雄。”
听到这句话,李纲放下手中的书卷思量着。
李承乾说道:“敢问老师,这句子出自哪个文人之手。”
学识渊博的李纲此刻也陷入了沉思,怎么想都想不起来这个句子出自哪个典籍。
李纲低声说道:“容老夫回去想想。”
送别李纲,李承乾再次来到甘露殿,面见李世民,“父皇,儿臣见过玥儿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