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辩驳,实为策论,自然需要一个政治话题。
“眼下社稷动荡,聚众起事者不计其数,但各地官府兵员不足,暂时难以清扫。”
杨筠沉声问道,“诸位不妨说说,该如何破解这一困局。”
“些许乱民,不足为虑,只要朝廷下旨诏安,赦免他们的罪过,就能轻易拨乱反正!”
黄鞠毫不犹豫地说道。
“你的意思是,只要一道圣旨,各路反贼就会俯首来投?”
杨筠眉头一挑。
“不错,各地百姓之所以造反,不过是因为苛捐杂税太多,以至于没有饭吃罢了!”
黄鞠信誓旦旦地说道,“如今陛下施行仁政,又有社司开仓放粮,谁还愿意冒死反叛?”
尹旭等人听了,也都下意识地点头,对于眼下局势,他们心里自然是乐观的。
毕竟大隋底蕴雄厚,即便出现少许叛乱,也不足以动摇王朝根基。
“黄卿所言,确实很有道理,也说出了朕轻徭薄赋的本意。”
杨筠微微一笑。
“其实真正要留意的,是那些名门望族,他们已经生出异心,如果放任不管,必将酿成大祸!”
黄鞠面色严肃地补充道。
“是极是极!”
尹旭等人纷纷附和。
世家作乱的后果,简直无法想象!
他们只是召回族中弟子,就已经让朝堂奔溃,难以维持下去了。
“黄卿真知灼见,朕自当采纳。”
杨筠微微点头,心中不由感慨起来,这大隋百官中,其实还是有几个人才的。
这个黄鞠就很不错,即便是在混乱的局势中,也能看清问题的关键所在。
“房县尉杜县尉,你们有何高见?”
这时,黄鞠突然转向房玄龄等人,一脸鄙夷地询问道。
“房某不才,可替陛下平世家之乱!”
房玄龄拱手作揖,淡淡地开口说道。
“朱玉在前,杜某就不献丑了。
但杜某可为陛下揽天下英杰!”
杜如晦同样拱手作揖。
此言一出,朝堂一片哗然。
“当真可笑,区区俩个九品县尉,也敢在陛下面前大言不惭!”
黄鞠的脸色,也彻底阴沉了下来。
“你们好大的口气,今天不说出个所以然来,黄某必会参你们一个欺君之罪!”
房玄龄也不慌张,抬头看了杨筠一眼,发现杨筠并未动气,便一脸淡定地讲述起来:
“世家之祸,在于势众,在于串联。
陛下只需发布告示,拉拢低等世家,赦免中等世家,就能剪除那些名门望族的羽翼!
如此一来,他们就会彼此防备,无法歃血为盟,更无法和朝廷抗衡……”
刚听到一半,大家脸上的表情就变了。
他们完全没想到,看起来忠厚老实的房玄龄,竟能提出如此可怕的分化拉拢之策。
朝廷一旦施展,天下世家必会分崩离析,再也无法和朝廷抗衡!
尤其是那些低等世家,他们巴不得豪门大族灭亡。
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能获得更多资源。
中等世家也不会继续作乱了。
毕竟他们的实力不强,即便造反成功,也分不到多少汤喝。
至于那些豪门大族,会心生戒备,打压周围的低等世家,最终加速世家集团的瓦解。
最为恐怖的是,就算有人看出端倪,也没有任何挽回的办法!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这道分化拉拢之策,都是解决世家之乱的最好办法。
唯一让大家无法接受的是,如此完美的济世良策,竟然出自区区县蔚之手!
满朝大员,竟不如一个九品县蔚!
“房卿真乃朕之武侯也!”
杨筠率先回过神来,露出一脸温和的笑意。
这分化拉拢之策,他自然早就想到了。
他原本是想等边军出动,重创五姓七望和关陇集团,减轻阻力后再实行的,哪知道房玄龄直接说出来了。
“陛下谬赞,微臣惶恐。”
房玄龄急忙回应道。
“房卿不必过谦,朕早已知晓你的谋略,否则又怎会召你入京?”
“微臣出自清河房氏,陛下就不怕微臣心怀鬼胎,故意献策诓骗诸位吗?”
“与陇西李氏、陈郡谢氏相比,房氏不过是小门小户罢了,朕并无多少打压之心,爱卿何来怨恨?”
杨筠继续说道,“再者,即便你善于谋算,也瞒不过满朝大臣,更瞒不过朕的眼睛,如何能御前行骗?”
“陛下圣明,臣愿肝脑涂地。”
房玄龄当即跪倒。
“杜卿,轮到你来献策了。”
杨筠忽然话音一转。
“我朝有分科取士,设秀才科和进士科,但并未推广至民间,中举者多为世家子弟,寒门进士寥寥无几。”
杜如晦开口说道,“所以臣提议兴修学堂,置于各县县城,天下士子无论贫富,皆可入学参加科考……”
这一番话,同样掀起了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