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非主流中文网 > 现代都市 >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畅销书目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畅销书目

文盲写小说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是作者“文盲写小说”笔下的一部​军事历史,文中的主要角色有崇祯王承恩,小说详细内容介绍:岁的计划。”崇祯摆手:“你们只管去,去了之后只需尽心尽力办事,若是不成,乃天命也。”大殿内,气氛有些压抑。王承恩和李若连看着崇祯帝,心中很是担忧。大明在风雨中飘摇了十几年,皇上累了,大明也累了。到底是什么样的计策竟然让陛下说出这种话?“小子们,陛下交代给你们的事,能不能完成?”李若琏拍着王宝林的肩膀大声......

主角:崇祯王承恩   更新:2024-06-20 19:5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王承恩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畅销书目》,由网络作家“文盲写小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是作者“文盲写小说”笔下的一部​军事历史,文中的主要角色有崇祯王承恩,小说详细内容介绍:岁的计划。”崇祯摆手:“你们只管去,去了之后只需尽心尽力办事,若是不成,乃天命也。”大殿内,气氛有些压抑。王承恩和李若连看着崇祯帝,心中很是担忧。大明在风雨中飘摇了十几年,皇上累了,大明也累了。到底是什么样的计策竟然让陛下说出这种话?“小子们,陛下交代给你们的事,能不能完成?”李若琏拍着王宝林的肩膀大声......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畅销书目》精彩片段


“你们觉得,朕能守住京师吗?别说假话空话,说实话。”


王宝林舔着干裂的嘴唇,看向李若琏。

“说实话。”李若琏使劲朝王宝林眨眼。

心想你小子是老子带来的,千万别说错话,要是说错话万岁爷怪罪下来,我也得受牵连。

得到李若琏的指示后,王宝林认真的说道:“回万岁,够呛!”

李若琏两腿一软差点跪下。

“朕觉得也是。”崇祯毫不在意,他就想听实话。

“所以,朕现在有一件大事,你们愿不愿意干?”

“小人愿往!”

“小人也愿往!”

“可能有去无回,考虑清楚。”

王宝林稍微停顿片刻,非常认真的磕了个头,“陛下,小人年纪小读书少,但是明白一个道理,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魂。”

“此去刀山火海,有死而已!”

崇祯有些诧异,没料到一个小小的锦衣卫暗卫竟然能说出这种话。

不由得对王宝林多看了两眼。

王宝林刚过弱冠之年,下巴上的胡须虽然浓密,脸上却尚有一丝稚嫩之气。

眉目之间藏着一丝武将的英气。

从面相看,是个带兵打仗的好料子。

“读过书?”

“是,读过几年社学。”

社学是县衙创办的学校,再往上是府里的郡学和京师的国学。

明代与满清不同。

满清遍地文盲,明朝则普及了义务教育(名义上)。

规定适龄儿童必须到学校就读,否则会惩罚其父兄。到了弘治年间,朝廷屡次强令天下州府县设立社学,并规定十五岁以下的幼童必须到社学读书,而且不分贵贱贫富,一视同仁。

“嗯,朕的计划很难。此事若成,京师可守。此计若是不成,大明难保!”

王宝林和其他几人快速交流眼神,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慌张。

之前拍胸脯保证时,他们以为是一项见不得人的任务。但越听越不对劲,皇上的任务怕是比天还大。

王宝林急忙说道:“万...万岁,不知这件事到底是什么事!我们虽然不怕死,却怕误了万岁的计划。”

崇祯摆手:“你们只管去,去了之后只需尽心尽力办事,若是不成,乃天命也。”

大殿内,气氛有些压抑。

王承恩和李若连看着崇祯帝,心中很是担忧。

大明在风雨中飘摇了十几年,皇上累了,大明也累了。

到底是什么样的计策竟然让陛下说出这种话?

“小子们,陛下交代给你们的事,能不能完成?”李若琏拍着王宝林的肩膀大声问道。

“能!”三个年轻人跪在一排,声音无比坚定。

崇祯点点头,“好,很好。朕的计划是让你们去投靠李自成,明白朕的意思吗?”

“反间计?”王宝林错愕中带着些许兴奋。

“你有点聪明,却不够聪明。”

“万岁,小的...听不懂。”王宝林觉得脑子不够用了。

不止王宝林,就连王承恩和李若琏这两个人精,也不知道皇上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朕不是让你去流贼那边搞谋反,而是让你去当流贼!”

王宝林僵在原地,后脊背发凉,“万...万岁,小人此生忠于大明,终于万岁,绝不会背叛投敌。”

其他两人人也纷纷跪地伏首,表达忠诚。

崇祯嘴角带着微笑,缓缓说道:“朕并非考验你们,而是让你们去当忠于朕的流贼。只要能待下去,就一直待在里面。平日里帮朕做点事,传递一些情报。时机一到,你们便是朕的内应,懂?”

王宝林张着嘴琢磨了一会,刚想点头,脸色露出为难之色。

“末将明白了!只是...。”



崇祯淡淡一笑:“朕打算印刷一批邸报,第一期就由皇后主笔吧。”

“邸报?万岁爷,万万不可!”

周皇后毫不犹豫的拒绝。

邸报是官方报纸,传递的信息也与朝廷息息相关,若是由她主笔,则是坏了后宫不干政的规矩。

其次,她从未写过邸报,怕闹出笑话惹到麻烦。

再者,她根本不知道该写什么。

崇祯拍着皇后的肩膀安慰:“此邸报非彼邸报。”

“朕打算将这批邸报卖免费送给百姓,让他们了解朝廷,理解朝廷,最后支持朝廷。”

周皇后咬着嘴唇,明白了崇祯的意图。

“可是陛下...臣妾脑袋里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

崇祯随手拿起一张宣纸,按照前世报纸的板块进行分区。

分区完成后他挨个介绍:“梓童,朕在这上面画了六个区域。”

“第一个区域是朝廷,可以写朕的旨意,官员升迁,处罚;第二个区域是实事,昨天发生的大事都可以写进里面;第三个区域是军事,可以写咱们明军与流贼交战的战况;第四个是民生,写粮价,菜价,布价等;第五个是故事,这里的内容随便写,皇家的事,后宫的事,民间的事,甚至传说中的故事都可以。”

“最最后一个是金融板块,写铜钱白银黄金兑换价格等等。”

“写的时候尽量用大白话,不要写之乎者也,老百姓看不懂。”

饶是聪明伶俐的周皇后,也被崇祯的想法说蒙了,她缓了好一会才明白过来。

“陛下,臣妾好像听懂了,又好像没听懂。”

“哪儿没听懂?”

“陛下说的邸报有什么用吗?现在本就缺少缺银子,印刷又是一笔钱,不划算。”

“皇后要往长远想,别怕花钱,”

紧接着,他把报纸的舆论作用说给皇后听。

今早醒来后,崇祯总觉得差点什么。前世他是个老师,早起到办公室第一件事是泡茶,第二件事是看报纸。

今天习惯性的找报纸,猛然间才想起自己已经穿越了。

报纸!

崇祯对这个时代性的舆论武器充满了信心。

如果穿越到满清,崇祯可能会放弃这个想法,因为满清文盲太多了。

明朝百姓识字率很高,朝廷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守城靠的是什么?

决心!

不止是他的决心,还有文武百官,京师百万民众的决心。

只要决心守城,北京城肯定坚不可摧。

如何让百姓信任皇帝,信任朝廷?

舆论!

攻心为上!

按理说编辑报纸应该找翰林院那帮写书的文人,但崇祯经过认真思考后放弃了翰林院。

先不谈文人误国,一旦把这个权利给到他们,这些人绝对会夹带私活。

写出来的东西不但起不到正面作用,甚至会有反作用。

周皇后听完崇祯皇帝的解释后愣了半天,她怎么想也不到自己的夫君为什么会有这种点子。

“陛下,臣妾明白了,这邸报可有名字?”

崇祯想了想说道:“以国之名太过正式,其他名字又会显得不正式。”

“这邸报就叫崇祯十七年吧!”

“是,臣妾这就去写。”

“写完后给朕看看底稿,没问题的话让司礼监经厂、内官监刻录印刷。”

明代内府刻书除了司礼监经厂之外,在中z央,尚有工部、礼部、内官监等机构;在地方,则有寺庙和地方书坊。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明末军中战甲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布面甲,又称暗甲;另一种是棉甲。


暗甲表里都用棉布制作,以应对枪炮的冲击和北方冬天严寒。内衬则以铁甲钢片进行衔接填充,防御性能十分出色。

唯一的缺点是重量,总重约50斤。

绵甲则轻了很多,制作时只需绵花七斤。

优点是见雨不重,霉黰不烂。缺点是防护能力一般,面对鸟铳也只能做到不能大伤。

再加上连日奔波少有休息,此时已是人困马乏,战力与普通士兵无异,甚至不及。

更重要的一点,他们的阵型被明军冲乱了。

骑兵的优势是什么?

机动性!

战争的目的不仅是杀死敌人,还要将自己的伤亡降到最低。

古代战争只有重骑兵才敢冲击对方步兵军阵,轻骑兵都是围射,像剥圆葱一样,一层层的将对方射杀。

步兵阵中虽然也有射手,但是他们不仅需要判断对方骑兵的行进路线,还要透过人群寻找目标。

一上一下,高下立判。

张能快速扫视战场,发现自己的两千骑兵被明军分割成两部分。

一部分与明军骑兵厮斗,在荒野上互相追逐。随着弓弩声响起,不断有士兵落马,不是死于流矢,就是死于战马的铁蹄之下。

另一部分则被明军步兵缠住了,他们骑在马上拿着马刀,与明军步卒在一处土坡旁混战。

张能气的猛拍马背,大骂道:“他妈的一群废物!跟步兵玩个屁的近身搏斗,骑射啊!曹!”

他不知道的是,这些骑兵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连夜奔袭早已让这些战马疲惫不堪,面对步兵,他们引以为傲的速度优势被大大降低。

再加上他们穿的都是棉甲,与这些身穿暗甲手举盾牌的步兵对射完全占不到便宜。

随着战马速度越来越低,为了降低损失速战速决,只能与明军陷入肉搏战。

精锐毕竟是精锐,肉搏战能力比普通士兵强很多。

明军虽然单体战力低,胜在甲厚枪长,依靠军阵抵挡住了一波又一波进攻。

张能猛拍马背,朝明军步兵冲了过去。

冲到一半他拍了下脑门,调转马头冲向明军骑兵。

那伙骑兵正与步兵缠斗,自己冲过去也帮不到什么忙,反而容易误伤友军。

不如将这些明军骑兵击退,没了骑兵牵制,那伙步兵就是瓮中之鳖。

锦衣卫千户高文采回过头,发现己方一千骑兵只剩半数。所有人身上都沾满了血迹,不知道是敌人的还是自己的。

往远看,近千名右臂绑白布的骑兵正朝他们的位置发起冲锋。

“张容还活着吗?”高文采喘息着大喊。

“咳咳...咳”高文采身旁传来一阵虚弱的咳嗽声,“咱家,比你的命长。”

高文采瞧了瞧,才将面前这个血人与太监张容对号入座。

“好,”高文采欣慰的点点头,他转身对所有人说道:“锦衣卫何在?”

“在。”

声音虽然不大,却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本官现将麾下锦衣卫指挥权交给内廷太监张容,他就是你们的上司,他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

“听到了吗?”

“听到了!”锦衣卫们没有任何质疑,此情此景也容不得质疑。

“高千户...这是?”张容拍马来到高文采身边,正要询问原因,却发现高文采脸上的血色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黯淡无光。

往下看,马鞍下血流不止。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他一个小小的锦衣卫暗卫,就算顺利加入流贼,没有功劳想往上爬是绝无可能的。


如果不能快速升官,这内应根本应不起来。

到时候不但无法完成任务,甚至是三个人去,三个人回,没有意义。

崇祯微微一笑:“放心,朕已经替你们准备了投名状,你们只需给自己编排一个虚假的身份。”

“其他的,不用考虑。”

说着,他让王承恩将崇祯十七年第一期报纸递给王宝林,并说道:“这是朝廷内部最新的消息,你带上。”

“还有两个消息,你们记在心中。”

“一,朝廷已经决定坚壁清野,将方圆百里的百姓全部迁徙到京师城中。二,朝廷会排出一支轻骑,沿途对刘芳亮部进行袭扰,不求伤敌,只求延缓对方的速度。”

“陛下...将这些消息告诉他们,是不是...”王承恩一脸慌张的小声提醒。

后面的话他没敢说出口,上次崇祯对他说过的“你在教朕做事”几字依然历历在目。

坚壁清野不是秘密,袭扰敌军绝对是机密信息。

一旦提前将这个消息透露出去,轻则让那些骑兵受损,重则会全军覆没。

那些可都是陛下亲军勇卫营,京师的精锐!

崇祯假装没有听到,继续对王宝林说:“这些消息虽然不能让你们升官加爵,但当个小队长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去了之后只需要做一件事,有机会的将刘芳亮的粮草烧毁。”

“如果没有机会,不要冒着暴露的风险强行放火,一直待下去就好。”

王宝林眨了眨眼睛:“小的遵旨。”

“你们走后朕会让李若琏照顾你们的家人。”崇祯看向李若琏:“你给他们的家人每家发一百两银子,一应缺失朕都管了。”

“遵旨。”

“谢万岁!”三个人激动的跪在地上领旨谢恩。

“好了,你们三个去吧。”

在小太监的带领下,三个锦衣卫暗卫离开皇城。

崇祯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叹了口气。

“皇爷...”王承恩不敢多问,只能似是而非似的说了半句话。

“不知陛下为何叹气?”李若琏见状问道。

“李若琏,朕这些天来杀污吏,杀勋贵,杀商人,送太子南迁,整顿吏治,造火器,出邸报,免田赋,募兵备战。”

“你觉得朕,还能做什么?”

“陛下,臣以为这些够了。”

“不够!”崇祯摇头。

京师守军和百姓没见过流贼,虽然报纸上写出了流贼的恶行,但那些所作所为终究是写在纸上的,人们看不见也体会不到。

他们只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相信罢了。

仅此而已。

“要让城中军民见识到流贼真正的面目,该怎么做?”崇祯问。

李若琏闭着嘴,一句话不说。

这种话要是说出去,灭九门的罪!

“急症下猛药!”李若琏认真思考后小心翼翼的说道。

“你的意思是...?”

“杀人!”

换做以前,李若琏绝对不敢主动说出这种话。

现在不一样。

崇祯给他的感觉像是变了个人,以前的皇上优柔寡断,现在的皇帝杀伐果断,毫不留情。

这是武官们最崇拜的皇帝!

崇祯点头,李若琏的想法正合他意。

杀人是必须要杀的,只不过这次他不想杀贪官,更不可能杀平民。

既然读书人以法乱国,那么就拿读书人开刀!

读书人以谁为遵?读书人为什么越来越没有骨气?

他们万世师表孔圣人,老师的后代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学!

呵呵!崇祯心中冷笑不止。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崇祯坐在龙椅上,平静如水。


来了!

该来的终究会来。

李自成被唐通困在居庸关外,刘芳亮必定会前往支援。

等居庸关告破后,兵合一处进攻北京。

崇祯问:“李阁老,你们内阁怎么看?”

“内阁尚未商议。”

“那就都朕这现场商议。”

不多时,方岳贡,范景文和邱瑜也来到乾清宫。

方岳贡率先说道:“陛下,河间距京师不到四百里,以刘芳亮行军速度推测,只需五天即可到达京师城下。臣以为,应该想办法让他慢下来。这样既能给京师军民争取时间操练,又能让唐通在居庸关多守几日。”

崇祯先是点头随后摇头,方岳贡的理论没问题,但也仅仅是理论。

具体怎么做?谁去做?如何调动大军?又如何排兵布阵?

一句没提!

这就是文人误国的典型。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这和买房子装修一样,负责设计的不施工,施工的不设计。

装的一塌糊涂后,设计怪工人,工人骂设计。

受害者只有业主一人。

崇祯就是这个冤大头业主!

朝堂上动嘴的不动手,动手的没动嘴的会说。

一旦他按照文臣的想法来,武将和皇上就只有被坑的份。

万恶的封建王朝!

范景文知道此中道理,现在他兼着京营总督,思考片刻后说道:“臣以为应该派出一支骑兵偷袭刘芳亮,无论成功与否都能拖延他的行军速度。若是侥幸能将他的粮草烧毁,刘芳亮部将不战自退。”

邱瑜拱手施礼:“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应与内阁商量,应该去三大营找那些武官,听听他们的意见。”

李邦华见气氛有些冷,立刻说道:“陛下,此事确实需要从长计议。臣提议将三大营,五城兵马司,锦衣卫,东厂,甚至勇卫营的将领都召集在一起商议。”

崇祯欣慰的点点头。

这些人终于能想到他前头去了,“准了,立刻将这些人全部召到乾清宫来。”

很快,一应人等全部到齐。

随着李邦华念出急报上的内容,这些武将纷纷皱起眉头。

范景文当着京营总督的差事,他顿时觉得脸上无光,于是说道:“五军营李副将,神机营张副将,神殊营王副将,你们都说说对策,此事没有对错之说,陛下也不会因为谁说了什么而降罪。现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际,都说两句”

京师三大营各有一名副将,从二品武官,往下是参将,三品武官。

三千营王副将一身的肥肉,目光扫视一周后向前挪到半步:“陛下,臣以为什么都不用做。他若进攻京师,我就在城上防守。他若进攻居庸关,我就领一支人马从后方偷袭他的辎重部队,辎重一丢,军心也就丢了。”

崇祯点点头,这个死胖子说的话有点道理,但不多。

对方完全可以把四万人分成两路,一路防备京师援军,一路进攻居庸关。

如果这样做,死胖子将束手无策。

等等...

神殊营大部分都是骑兵,什么样的马才能经受得住这种身材的压榨?

不等崇祯询问,五军营李副将朝王副将不懈的撇了撇嘴,“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坚壁清野!将京师百里之内的百姓全部迁到城中,一是可以补充兵源,二是让流贼无法获得补给,时间一长,断了粮草,流贼自退!”

崇祯眉毛一挑,仔细打量对方。

李副将身材魁梧,体型适中,眉宇间藏着淡淡的杀气。



这件事一旦被做实,朝堂上晋党的势力会遭到毁灭性打击,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山西商人轻则一蹶不振,重则人死财空。

商号怎么挣钱?

一方面靠朝廷的免税政策,另一方面靠走私。

借着给朝廷运输的机会,将大量走私物品塞进商队之中,遇到检查便亮出朝廷的通关文牒,两个字:免检!

走私的物品有火器,火药,铁矿。

只要运到边关就能获得暴利!

他们一旦在朝中失势,附庸在他们麾下的商号特权也将随之消失。

没有特权就没法走私,更没办法获取暴利!

看着堂下跪着的这些人,崇祯心中渐冷。

党崇雅是晋党领袖!

建奴为什么能发展起来?

朝堂上有晋党,下面有晋商。

晋商在正常贸易之外暗中为建奴输送军需物资,同时让晋党成员提供朝廷内部情报,诬陷忠臣,排除异己,并借机大捞特捞。

历史上建奴入关后,顺治没忘记给他们立过赫赫功业的八大晋商,在紫禁城便殿设宴,亲自召见了他们,并赐给服饰。

只有八家吗?

非也,这只是贡献最大的八家!

陕西,山西,山东,浙江,徽州,湖广的商人都干过类似的事!

这些人,都得死!

不,死亡对他们来说太仁慈。

抄家,男的千刀万剐,女的全部送入军中。

不过当务之急是擒贼擒王,先把卖国最多的晋党晋商灭了。

晋商有钱,拿到他们的钱朝廷才有免全国田赋的底气。

这些晋商总部虽然不在京师,但京师东边的通州是运河码头。商号为了做生意,大多把银子留在了京师。

至于其他商号,崇祯短期内没有动他们的想法。

朝廷的运输能力无法满z足边关需求,如果把所有商号都灭了,边军会乱!

他淡淡的问:“李阁老,你怎么看?”

众人齐齐看向李邦华。

李邦华拿着信问:“海柯,你真的与此事无关吗?”

“阁老明察,我从未与流贼通过书信。”

“可是这信中附着你写给刘宗敏的信,字迹也是出自你手,你又该作何解释?”

沈维炳后背发凉,他诧异的从李邦华手中拿过书信,仔细辨认起来。

那封信上的字迹确实与他的笔迹十分相似,但细看之下还是能看到些许不同。

他举起信解释道:“诸位请看,这几个字的字迹与我的笔迹虽然相似,但细看之下有三处不同,也就是说,这封信是模仿的。”

有几个熟悉沈维炳的人看过后纷纷点头,细看之下确实有不同的地方。

李若琏悠悠说道:“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三两处不同是沈大人故意为之?好在东窗事发的时候撇清关系?”

“你...”沈维炳指着李若琏想爆粗口,但话到嘴边还是忍住了。

这家伙可是锦衣卫指挥使,惹不得。

“其他人怎么看?”崇祯看向其他人。

见东林党和晋党同时出事,其余各党纷纷驻足观看,一言不发。

越是这种时候越要保持安静,否则极易引火上身。

崇祯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冷笑着说道:“沈维炳,党崇雅你们先别急着否认,既然锦衣卫找到了账册,无论真假都必须查证。是黑是白,是忠是奸,一查便知。”

“此事关系重大,限锦衣卫两日内破案。”

“陛下,臣冤枉!”沈维炳欲哭无泪,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一天。

以锦衣卫的做事风格,他很可能无法活着出来。



如果没有内阁首辅陪着,他万万不敢前来汇报。

现在他很庆幸当初站队时选择了李邦华。

崇祯来回走了两步,口中喃喃说道:“京师有坏人啊!”

李邦华,张忻和王庭梅认同的点了点头。

“先是刺杀朕,刺杀不成后又去刺杀朝廷命官。他们把这里当成什么了?刀下之俎吗?”

见崇祯怒气冲天,王庭梅磕头认罪:“陛下息怒,是臣失职让匪徒在京师作乱,臣回去后立刻全程搜捕,将匪徒捉拿归案。”

京师是他的一亩三分地,出了任何问题他都有责任。虽然崇祯没有当面怪罪的意思,但话中的责备已经不言而喻。

崇祯摆手示意王庭梅起身,随后问道:“你们怎么看?”

李邦华皱着眉说道:“臣以为凶手并非图财,也不是仇杀。”

“哦?说说看。”崇祯表面上毫无波澜,内心却有些期待。

这个李邦华能力不错,希望他能按照自己的计划推演下去。

“陈演和光时亨两人家中虽然富裕,却并非大富之人,凶手为了钱财而灭对方满门有些不合情理。”

“其次,二人在朝中虽有立敌,却不是深仇大恨,没有灭门的动机。”

李邦华说完这些后看刑部左侍郎张忻。

刑部尚书徐石麟正月时去往浙西练兵,刑部事务由左侍郎张忻负责。

张忻拱手施礼:“陛下,臣已去现场查验。现场非常混乱,根据脚印猜测凶手数量众多。大部分人是被一刀毙命,少数人被弓弩射中哽嗓而亡。刀口平滑,箭矢精准,非一般匪徒所为。”

“根据尸体伤痕判断凶手兵器有两种,弓弩,短刀。”

说完后,张忻看向王庭梅。

王庭梅做最后的补充:“臣让差役门走访左邻右舍,昨夜狂风大作,没听到什么动静。所以臣判断凶手是一伙训练有素,战力彪悍的匪徒。”

崇祯有些不耐烦的挥手:“朕不想听这些,只想知道此案和行刺朕的案件有没有关联?你们什么时候能破案?”

“臣等不知...”李邦华很是无奈的说道。

昨夜巡捕营,锦衣卫,东厂都被调到皇城附近驻守,别说线索,就连凶案他们都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没有线索怎么破案?

“废物!全都是废物!”崇祯愤怒的握拳,砸了下桌子,“人被杀了,家也被抢干净了,竟然没有任何线索,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咚的一声,吓得王庭梅和张忻立刻下跪求饶。

“朕不管有没有线索,限你们两日内破案子,破不了案子全都回家种地去!”

见冲着怒气不见,李邦华佝偻的身躯再次下跪:“陛下息怒。此事事发突然,又恰逢京师戒严,三大营,巡捕营,东厂,锦衣卫都去皇城附近驻守,城中空虚才让贼人有机可乘。”

“既然顺天府没有线索,为了京师安稳,百官安心,不如让锦衣卫接手此案。锦衣卫中能人辈出,定可以早日破案。”

“请陛下恩准!”李邦华不动神色的将案件推了出去。

这种事能推则推,实在推不出去再说。

破案是功劳,破不了案就是罪过。王庭梅是他的人,顺天府尹这么重要的职位决不能出差错。

崇祯没说话,看向张忻和王庭梅。

两人巴不得把这块烫手山芋扔出去:“臣附议。”

“臣也附议。”

崇祯皱着眉重重的哼了一声:“废物,都是废物。既然你们想把案子甩给锦衣卫,那就让他们办吧。”

“谢陛下。”三人心中同时松了口气。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