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非主流中文网 > 现代都市 > 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精选小说

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精选小说

舒甯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网文大咖“舒甯”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古代言情,舒蕙建安是文里涉及到的关键人物,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毕竟这个男人看起来有股狠劲儿,挺不好惹的。前头的人已经交完费用了,因为戴东林那嚣张的气质,没人愿意排在他身后,等待结账的就只有他们两人了。楚榆见他迟迟不动,只得拿着单子走到缴费窗口,“您好,我交住院费。”医院办事效率从来没低过,就是工具跟不上,算账还得拨算盘珠,查账要翻一叠单据,核实了好一会才把住院手续给办好。“还差一百。”......

主角:舒蕙建安   更新:2024-02-12 19:2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舒蕙建安的现代都市小说《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精选小说》,由网络作家“舒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网文大咖“舒甯”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古代言情,舒蕙建安是文里涉及到的关键人物,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毕竟这个男人看起来有股狠劲儿,挺不好惹的。前头的人已经交完费用了,因为戴东林那嚣张的气质,没人愿意排在他身后,等待结账的就只有他们两人了。楚榆见他迟迟不动,只得拿着单子走到缴费窗口,“您好,我交住院费。”医院办事效率从来没低过,就是工具跟不上,算账还得拨算盘珠,查账要翻一叠单据,核实了好一会才把住院手续给办好。“还差一百。”......

《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精选小说》精彩片段


戴东林气笑了,“不是,关爱……残疾人?同志,你确定要关爱我?”

男人眼睛深长,浓眉冷峻,野性十足,那么严肃地盯着自己,不就是觉得她没让残疾人优先,心里不痛快吗?

自己都把位置让给他了,怎么还不满意?

生意人讲究以和为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楚榆聪明地选择沉默,毕竟这个男人看起来有股狠劲儿,挺不好惹的。

前头的人已经交完费用了,因为戴东林那嚣张的气质,没人愿意排在他身后,等待结账的就只有他们两人了。

楚榆见他迟迟不动,只得拿着单子走到缴费窗口,“您好,我交住院费。”

医院办事效率从来没低过,就是工具跟不上,算账还得拨算盘珠,查账要翻一叠单据,核实了好一会才把住院手续给办好。

“还差一百。”

“先交七百,剩下的一百过几天来补缴,行吗?”

女会计瞥她一眼,“别忘了就行。”

米飞推着轮椅过来时,就见他东林哥正盯着一个姑娘出神呢,顺着戴东林的视线望去,米飞心跳停了一瞬,操!怎么有这么俊的妹子?

这是哪来的仙女,怎么下凡到德阳来了?

虽说穿着破旧,辫子更是土到没眼看,可这模样真的没得说,凝脂白肤,香汗淋漓,素面朝天却美的自带香气。

察觉到他们的注视,楚榆抬眸,唇角微勾,冲他们做了个“请”的手势。

这一笑把米飞看呆了,他愣愣地拉着戴东林的胳膊,笑得像二傻子:

“哥,这姑娘真够有礼貌的,萍水相逢还这么客气,真够让人不好意思的,你说她该不会是看上我了吧?”

戴东林嗤笑一声,“看上你?人家这是关爱残疾人。”

“啥?残疾人?”

米飞瞪大眼,后知后觉地瞥了眼他东林哥拄着的拐杖,不是他说,东林哥就算拄拐,也有股子下一秒就要冲上去跟人干架的嚣张气势,怎么看都不像被关爱群体。

这姑娘是怎么想的?

不过被这样一位凝脂美人关爱,他东林哥真不亏。

楚榆一进病房,吵闹的病房立刻安静下来,众人直勾勾盯着她的脸。

“在你二舅家住的怎么样?还能适应吧?”舒蕙关心道。

“挺好的。”楚榆把卖夜明砂的事告诉了她。

舒蕙显然也没想到那玩意儿还能卖钱,听的一愣一愣的,总觉得不真实,人家赚钱难于登天,怎么她闺女说赚就赚,她才走了三天,闺女都卖了两天夜明砂了。

舒蕙又觉得心酸,怪她没用,带着闺女被男人赶出门,让闺女读书的年纪却为了生计奔波。

“妈要是在家就好了,还能帮帮你。”

“你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帮楚楚治好眼睛,其他的不用你烦心。”

女儿简直比她还像妈,舒蕙莫名觉得好笑,“行行行,你说什么妈就听什么。只是楚楚的住院费还差了一百。”

这一点楚榆自有打算,“你忘了,周建安还欠我们三百块钱?”

舒蕙当然记得,可她太了解那对母子的为人,要蒋美凤的钱比要她的命还难,当初蒋美凤答应写欠条,就是为了逼她应离婚,现在婚都离了,周家肯定不会认这笔账。

楚榆却一点不担心,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周建安拿到了京市户口,捧着铁饭碗,工作体面,他不想付钱也行,楚榆不介意去京市帮他宣传宣传,让大家知道他和那小三的爱情有多可歌可泣,知道他周建安在老家是怎么对待原配妻女的。

“要是夜明砂卖不了怎么办?”舒蕙担心道。

“能卖几天是几天。”

楚榆没去找周建安要钱,就是觉得最近日头好,要抓紧时间卖夜明砂,靠天吃饭就是这点不好,摸不透天气变化,哪天说没钱赚就没钱赚了。

临走前,楚榆给了舒蕙一块四毛钱备用,没全给,是知道这年代治安不好,医院小偷尤其多。当年楚榆妈妈住院,楚榆去医院陪床,差点被人偷了手机和住院费,要不是隔壁大哥好心帮她抓小偷,她还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医院外面有饭店,别舍不得吃,多买点好的给楚楚好补补。”楚榆交代。

舒蕙无奈应下,却不会照着做,她带着三个女儿被婆家赶出家门,一分钱掰成四瓣花,哪来的钱去外头消费?买点实惠的饭菜让楚楚吃饱就行,至于她,饿几天没大碍,钱还得存下来给闺女攒点嫁妆。

周建安不管闺女,她不能不管。

德阳街边的商铺至少比荣泰县城多一倍,且种类齐全,货品更迭换代的速度也远远快于县城,楚榆看到有家铺子卖热水瓶,她有些心动。

热水瓶在这年代是奢侈品,价格贵不说还要票,一般的农户家舍不得买,去医院住院需要热水瓶,都得去村长家借。

二舅家没有热水瓶,楚榆很想买一个,奈何囊中羞涩。

钱少就更要花在刀刃上,一毛钱都要打算着花,买热水瓶只能放放了。

街边有个小男孩坐在马札上卖报纸,见了她奶声奶气说:

“姐姐,买报纸吗?”

楚榆冲他招招手,付了四分钱买了一份大报。

想要赚钱最主要的就是获取信息,北方的玉米能在南方高价,南方的衣服运到北方价格能翻五倍,华国的食品、纺织品、药品运到俄罗斯,一出一进就能赚一辆大奔,说到底,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提取信息的能力,双轨经济下的八十年代,人们吃到的信息差福利可比后世多得多。

后世有了电脑手机,这个行业渐渐没落,但眼下,报纸是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八三年的报纸打开后带着一股油墨香,今日报纸的头条是朝国领导人访华,赠送华国一种“会下金蛋的鸟”。

楚榆盯着报纸出神,所谓会下金蛋的鸟其实就是鹌鹑,鹌鹑蛋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卵中佳品动物中的人参”的美称,售价一向比鸡蛋高,重要的是市场上很少有鹌鹑蛋售卖。

物以稀为贵,要是卖鹌鹑蛋怎么样?

脑中冒出这个念头,就再也无法忽视,楚榆一刻都没耽搁,骑着车拐去了附近一家农贸市场,找到卖蛋的铺子。

“鹌鹑蛋卖空了。”老板愁眉苦脸道。

“那什么时候有货?”楚榆问。

“不知道,以前一个鹌鹑蛋能卖个五六分钱就不错了,最近拿货价格都涨到了七分,没有利润叫我怎么卖?总不能一个鹌鹑蛋卖一毛钱吧?”老板直叹气。

国家控价严格,物价不能随便上涨,卖蛋是小本生意,面向周边原住民,涨一分钱都是大事,更何况一个鹌鹑蛋涨三五分呢?

楚榆心思微动,大报头条的影响力不可小觑,更何况是这种两国外交的国际新闻,一夕之间,鹌鹑蛋就会成为国民热词,是真正的国民网红单品,卖鹌鹑蛋赶了时髦,蹭了热度,重要的是利润高。

夜明砂不是长久之计,要是能找到便宜的鹌鹑蛋,一个蛋就有几分钱的利润,还供不应求。

只是去哪才能找到鹌鹑蛋的货源?


媳妇说的这般笃定,舒建党也就放心了。

兄弟俩没成家前关系还算不错,成家后为了维护各自利益,就渐渐有了嫌隙,盖房时他占了舒爱国的宅基地,也没觉得愧疚啥的,他媳妇说得对,舒爱国穷成那样,这辈子恐怕都盖不起房,要那么大宅地基干啥?

自己这个当哥哥的占他那点宅基地怎么了?

不过闹成这样,就再无和好的可能,舒建党自然不希望舒爱国家过得好,最好永远被自己压在头上。

次日一早,没有闹钟也没有手表,全靠村里的鸡帮忙,楚榆四点半就醒了。

天还没亮,夜色朦胧,空气黏糊糊的。

荣泰县城离德阳市区有两个小时车程,山关村在荣泰县城西边,去德阳市区反而要近些,坐公交车要坐一个多小时。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至少五十里地吧?谁知真正走起来,直线距离并不远,只是石子路颠簸,汽车又总是等客绕路,拖拖拉拉,才给村民留下了去市区不容易的印象。

到市区时,天已经亮了,楚榆找人问了路,中药收购站在老城区,但听说要搬了去北郊了,路人也不确定有没有搬。

德阳市不是荣泰这个县城能比的,八三年,城市规划颇具雏形,德阳市刚划分了南北郊。

南郊偏远被划分为重工业区,本市的机械厂、配件厂、鼓风机厂都在南郊。

北郊则是轻工业区,制药厂、搪瓷厂、胶鞋厂、日化厂都在北边。

今年中药收购站也要搬过去,不过消息传出来后一直没个动静,楚榆寻思着搬迁这种事吃力不讨好,政策从颁布到执行总要拖个一年半载,收购站十有八九还在老地方。

果不其然,到那时,看日头也才八点多,就已经排着长队了。

楚榆推着自行车站在队伍最后面,刚站定,就有个阿姨拿着一根竹竿过来。

竹竿上挂着太阳帽、头绳、丝巾、墨镜啥的,款式算不上新颖,可这种售卖形式却叫楚榆开了眼界,没想到八十年代初,德阳市就有这种形式的叫卖了,果然,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小姑娘,太阳帽买吗?别看你年轻皮肤好,不戴帽子过几年就老了!”

阿姨简直营销鬼才,知道利用顾客的焦虑来赚钱,楚榆笑笑:“多少钱一顶?”

“这是南方来的太阳帽,两块钱一顶,最新款的,戴上可时髦了!你要是喜欢,阿姨拿一个给你试戴。”

两块钱可真不便宜,县城很少有人花钱买这个,但德阳市人均收入水平高,市里的制药厂和胶鞋厂是出了名的效益好。

全国青年穿的胶鞋九成出自胶鞋厂,制药厂更是了不得,里头分南厂宿舍和北厂宿舍,光是宿舍区就有五十多栋楼,更别提生产区、生活区、科室之类的,除此外托儿所、幼儿园、技校啥都有,毕业后包分配,死后还有厂职工医院的落气亭等着收留。

要么德阳市流传着一句玩笑话,说制药厂是封闭的独立王国,从出生到死都出不了这个厂。

玩笑归玩笑,也从侧面反映,德阳市几个大厂的情况,收益好的厂矿职工和子弟,不愁吃不愁穿,花个两块钱买顶太阳帽还真不算什么。

太阳帽本钱不高,撑死了几毛钱一顶,可本地没有太阳帽,从外地运回来赚个信息差就是阿姨的本事了。

楚榆思考着卖小商品的可能性,语气真诚:

“阿姨,太贵了,我没钱买太阳帽。”

“没钱也没事,”阿姨笑着给她打气,“好好赚钱,总有一天你会买得起阿姨家的太阳帽!”

楚榆被喂了一嘴心里鸡汤,正笑着,前头传来老大爷的嚷嚷声:

“我这明明是八十斤,怎么就算七十五斤了?”

大爷卖的是陈皮,陈皮价格不算贵,可是年份好的陈皮也不便宜,八十斤算七十五斤,以小黑板上的收购价来看,至少有两块差价,又不是小钱,大爷当然要计较。

“我这陈皮有年份了,怎么着也能卖个四五毛,怎么你们开价才三毛钱?”

收购站工作人员打着哈欠,“麻袋不压秤?水分不压秤?我们操作没有任何问题,就是七五十斤,三毛钱一斤,你不愿意卖就到一边去,让下面的人过秤。”

老大爷脸都黑了,可是来卖东西的人都等钱用,市区收购站价格是低了点,可你不卖就得拖去别的收购站?县城的收购站给不起价,去别的城市远不说又怕再次遇上这事。

到了这种地方,就得低着头做人,不卖也得卖。

楚榆就担心起自己的夜明砂来了,夜明砂虽然晒干了,可她足足拖了三百斤来,真要有心卡她,她这趟来可不划算的。

轮到她时,也是一样的检查、过秤、开单。

“谁的夜明砂?”

“我的。”楚榆站出来。

工作人员一抬头对上一位凝脂美人,脸一红,有些不自然,“夜明砂是吧?两百八十斤,收购价三分。”

少了二十斤但是收购价给的足,已经是手下留情了,楚榆知道这是占了外貌的便宜,就赶紧跟工作人员搭了句话,想混个熟脸。

“谢谢同志,我全部卖掉。”

她声音轻柔悦耳,像浸了蜜似的,工作人员顿时觉得暑热都没那么难捱了,就火速给她开单结账,一点都没耽误。

虽然被克扣了二十斤,但也赚了八块四,比县城足足多了两块四毛钱,这一趟还是值得的。

楚榆又跟工作人员打听市立医院怎么走,工作人员很热情:

“沿着这条路直走,约两里路,到马市巷左拐再走五百米就到了。”

楚榆到市立医院时打听了好久,才找到眼科医院的病房,原先德阳市立医院的眼科并不出名,自从返聘了回乡养老的朱教授后,眼科病房就人满为患。

“是阿姐!”楚楚激动道。

楚榆拍拍她的脑袋,看向舒蕙,“不是下周手术吗?怎么提前了?”

“说是有位置,就叫我们住进来了,刚才护士还叫我去交钱。”

舒蕙一辈子没出过远门,遇到这种事有些局促,楚榆顺手接过单据,接过钱就下去交住院费了。

天气炎热,医院大厅吵吵嚷嚷的,一股子怪味。

楚榆刚站定,就听到后头传来一个声音:

“哥,这拐哪能配得上你的身份!你等着,我去给你搞个轮椅来!”

排队的人齐刷刷望向楚榆身后,楚榆侧头看去,身后站着一个高个男人。

楚榆够高了,对方比她还高一个头,面部线条流畅,鼻高唇薄,眼神沉而深,看人时带着几分漫不经心。

都说这年头分为三种子弟,农家子弟、厂矿子弟、大院子弟。

这男人一看就是不能得罪的,楚榆猜测他是德阳的大厂子弟,父母至少也是当官的,可德阳的水土又养不出这种野性难驯的气质。

可惜了,这么帅的男人左胳膊下竟然拄着拐。

戴东林与她四目相对,也在打量着她。

她穿的格外严实,短袖衬衫露出一截手臂,肤若凝脂,柔腻白皙,脸上干干净净,头发散落了两绺贴在脸侧,风一吹,清纯又娇媚。

戴东林挑眉,他千里迢迢从京市大院翻墙跑来德阳,还崴了一条腿,也不算白来一趟,至少在德阳见着了这么个凝脂美人。

他一直盯着自己,眼神怪有压力的,楚榆足够有理由怀疑对方在阴阳自己,她默默退了两步,把位置让给他。

戴东林把所有重量都压在拐上,要笑不笑的,“几个意思啊?”

楚榆默默指着前面“关爱残疾人”的标志。


楚榆心说真是一点都不简单!

楚榆很佩服老一辈的女人,能吃苦能奉献,做饼、做饭、打扫卫生带娃一把抓,什么节气该吃什么,什么日子该做什么饭都一清二楚,还有那些个祭祀习俗,繁琐又难记,难为这一辈人能记得清清楚楚。

下一辈人就不行了,干啥啥不会,前世楚榆身边会烙饼、做面条、包包子的朋友真没几个,什么节气、祭祀习俗都给简化没了,逢年过节需要做点硬菜,全靠长辈的手艺撑着。

可以说,传统手艺是断层式的发展。

楚榆真心笑道:“舅妈,你真厉害!就是这饼里要是有点油就好了。”

邓芳萍一琢磨,“那得揉面的时候就加进去,我下次再试试。”

酥脆的小饼做好了,从中间切开,把卤好的猪腿肉和鸡蛋一起捞出来切碎,后院摘两根青椒,再拍点大蒜去油,咬一口,叫这香喷喷的猪腿肉馋的差点把舌头都吞下去!

芸芸和小江闻着香味进厨房了,俩人馋得口水都下来了。

“姐,你做什么好吃的了?”芸芸眼巴巴望着。

“姐,你是仙女吧?会赚钱还会做肉。”小江嘴甜道。

楚榆叫他们逗得一笑,她连做了十二个肉夹馍,又炒了青菜和茼蒿,别说孩子们,就是舒二舅进来,也叫今晚的菜色给馋到了,不仅是能吃肉了,重要的是这肉夹馍以前没吃过。

咬一口,啧啧!这肥瘦相间的猪腿肉配着大蒜,真叫一个香!

一家人吃得笑容满面,各个狼吞虎咽的,说话功夫都没有。

邓芳萍笑意满满:“这肉夹馍真好吃,又有肉又有饼,吃的真过瘾,咱们县城好像没见过谁家卖肉夹馍的。”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楚榆有些讶异,偌大的荣泰县城竟然没有一家肉夹馍店?

印象中荣泰县城的包子饺子面食店倒是不少,肉夹馍店确实没见过,八十年代初,小吃种类屈指可数,不止荣泰县城,就是德阳市都见不着几家小吃店。

也不难理解,交通不方便,人口流动少,大部分人都没出过县城,想要把千里之外的小吃本土化,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再者吃饱都成问题的年代,吃得好不是主流,很少有人愿意花钱打牙祭,百姓的诉求是便宜、管够。

肉夹馍价格虽然不便宜,可有肉有饼,卤汁往饼里一浇,那滋味真是千金难买。

要是在德阳市开一家肉夹馍店,肯定不愁客源。

不说赚的盆满钵满,可至少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楚榆琢磨着这想法的可行性。

隔壁的舒大舅一家也在吃饭。

舒建党闻着空气中的饭香,眉头越蹙越紧,“谁家吃肉了?怎么这么香?”

乖乖!这香味直往鼻子里钻,把人肚子里的馋虫都给勾出来了!

舒建党自从盖房以来,一直节衣缩食过日子,偶尔买些西瓜和肉改善伙食,却也不是天天都能吃得起,距离上次吃肉也过了七八天,乡下人整天下地干活,肚子里没一点油水,闻着肉香,馋虫都要被勾出来了。

更何况最近天气热,干一天农活能要人半条命,可不就更想吃点肉补补?

这肉不知道怎么做的,也太香了点。

三女儿舒静馋坏了,“妈,咱家什么时候做肉吃?”

舒大嫂廖红梅骂道:“吃吃吃,就知道吃!看你长得跟肉似的!”

舒静垂着头眼泪都要下来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